【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小兒泄瀉|小孩腹瀉未必因食錯嘢 中醫拆解泄瀉4大類型 1部位忌受寒+慎吃3類食物

發佈時間: 2023/09/02

小兒腹瀉為兒科中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以1-2歲及春夏季節最為多發,如不及時治療,病情遷延,可能會影響兒童發育成長及導致營養不良。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小兒泄瀉主要和脾、胃、大腸、小腸等臟腑有關,致病原因包括飲食不當、脾胃虛弱、感受外邪等。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心臟病發5分鐘內定生死? 醫生拆解猝死成因+2大急救關鍵

{{hket:ul-video id="9021"}}{{/hket:ul-video}}

根據不同的病因和症狀,中醫可以將小兒泄瀉分為不同的類型,從而對證治療: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5.jpeg"}}{{/hket:inline-image}}

1. 寒濕泄瀉型

因小兒外感風寒,導致脾胃功能失調,濕濁內停引起泄瀉。患兒的大便呈稀薄的水樣,可能帶有泡沫黏液,顏色較淺,氣味偏臭,伴有發熱、畏寒、流清涕等症狀。家長應注意患兒腹部的保暖,避免著涼,日常飲食以清淡易於消化為主,不可進食肥膩、辛辣等食物。中藥多用藿香正氣散。

2. 濕熱泄瀉型

小兒外感濕熱邪氣,濕熱內蘊,導致泄瀉。小兒大便呈褐色水樣,臭味明顯,肛周灼熱,小便顏色偏深黃,伴有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小兒飲食應以清淡為主,不可食用生濕助熱的食物,如羊肉、韭菜、辣椒等。中藥多用葛根芩連湯。

3. 脾胃虛弱型

脾胃功能虛弱,消化吸收能力減弱,容易受到濕邪的侵襲,導致泄瀉。小兒泄瀉時間較長,大便稀薄,顏色較淺,臭味不明顯,小兒伴見面色萎黃,體型偏瘦、胃口欠佳、倦怠等症狀。家長應督促小兒適量運動,日常飲食中可加入健脾化濕的食物,例如山藥、赤小豆、扁豆等,同時家長亦可用掌心幫助按摩小兒腹部,每天10分鍾。中藥則多選用參苓白朮散。

4. 飲食積滯型

小兒因飲食不當,脾胃功能失調而導致泄瀉。症狀多見脘腹脹痛,瀉後腹痛減輕,小便酸臭,伴有惡心、嘔吐、口臭、噯氣等。家長應注意食物清潔,多食清淡有營養食物,注意補充水份。中藥多用保和丸。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亦需注意以下事項:

  • 避免嬰幼兒的腹部著涼受寒
  • 注意幼兒的飲食衛生,保持飲食清潔,飯前及便後要洗手
  • 忌食生冷、油膩、不消化的食物,適當控制小兒的飲食,減輕脾胃的負擔

需要強調的是,中醫治療強調個體化,具體的治療方案需要根據小兒的具體情況而定。因此,如果孩子出現泄瀉症狀,應及時就醫咨詢中醫師,以獲得個體化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hket:inline-image name="000.jpeg"}}{{/hket:inline-image}}

撰文:譚伊淳醫師

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教研中心(南區)註冊中醫師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