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男性陷心因性猝死危機,每年每10萬人便有40人出事,年輕男士風險亦高。港大專家參與的《刺針》「減少全球心因性猝死委員會」倡議,應在大學及中學課程中引入急救訓練,做到「全民懂做PCR」,提升搶救效率,且要集中本港猝死數據,制定心因性猝死疾病登記名冊,以便日後制定針對亞洲人種的篩查策略。長遠應通過教育增港人對死因解剖的接受程度,釐清死者是否因遺傳性問題離世,以便家人及早揪出隱患。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899da9c-327d-499b-a8b1-ed0bd1a6e92c.jpg"}}{{/hket:inline-image}}
醫學期刊《刺針》本周日(27日)在荷蘭舉行歐洲心臟病學大會成立「減少全球心因性猝死委員會」,廣邀全球27名專家提出建議指引,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內科學系系主任謝鴻發亦在列。謝指,心因性猝死每年奪走全球400至500萬人性命,本港人口中平均每年每10萬人中有31人出現心因性猝死,與全球平均約40人相若。但港男出事比例較港女高近半,每10萬人有40人死於心因性猝死,「因男士較易有冠心病,故風險更高。」
實際上本港經解剖的死者中,最多人因冠心病離世,其餘屬心肌病變、心臟血管、遺傳性心律或電波問題。當中35歲以下的年輕死者,亦有高達45%人死於冠心病,不少人平日看似健康。謝指:「冠心病風險與過重、血壓高、膽固醇高、吸煙及糖尿病相關,政府現時推行慢性病篩查,識別較年輕的高血壓及糖尿患者是防止心因性猝死的重要一步。」他建議年輕巿民可做簡單體檢,量度血壓及血脂有無異常。
惟謝指,因文化原因,本港解剖普及率不高,難辨大部分猝死者確切死因,需通過家族病史、曾否通波仔等高危因素,推斷死因與心臟疾病相關。他倡應教育公眾接納死因解剖,「若死因屬遺傳性,可幫助家族成員及早篩查預防。」另目前猝死者的醫療記錄零散,難作統一分析,倡應制定心因性猝死疾病登記名冊記錄,日後可聯同內地、澳門的數據集中分析,制定針對亞洲人基因或血液篩查策略。
專家倡大學中學引入急救課程 提升搶救效率
他續指,因本港僅有2至3成人懂急救,若在街上或家中突然心跳停頓,成功搶救率僅7%,故建議在大學及中學普及急救課程。另可通過科技,如互助App通知懂急救者附近有人需搶救,或查找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ED)位置,甚至用無人機派送AED至偏遠場所,提升搶救效率。
29歲男心肌梗塞 , 3條血管嚴重堵塞 , 醫生:3大壞習慣致提早發病 , 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脫芷晴
責任編輯 : 陳浩義
-
叠影狙擊|飛飛慘被梁曦下毒手令人心痛 朱鑑然開心觀眾喜歡角色:演出上係一大挑戰 |
|
-
管家王|化學博士拆解3類廚鑊優劣 1種鑊亂用有毒恐失智【附6大塗層特性】 |
|
-
女性護理|女生底褲穿完懶洗 堆積數日被轟欠常識 近看驚現蛆蟲蠕動|附3大感染風險 |
|
-
通靈之王2丨「東張女神」王嘉慧人生低潮遇上男友 戰勝厭食症與抑鬱症提「信物」爆喊 |
|
-
張致恒推雯雯借錢又做「伸手黨」 吳浩康做地盤養家形成強烈對比 |
|
-
孫慧雪細仔脹爆被改花名「肉肉哥」 榕樹腳粗過大人估中髀圍有獎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猝死風險| 41歲男健身時瀕猝死 揭心臟3條血管嚴重堵塞 醫生嘆:忽略健檢一紅字惹禍
|
-
天熱危機|內地14歲男生校內跑13個圈後猝死 家屬質疑訓練過量:捂肚仍被罵
|
-
猝死風險|打波後狂灌冰水解渴 40歲男心肌梗塞險死 醫生:3類人運動後忌飲冰水
|
-
猝死危機|躺睡易氣喘、下肢水腫、體重增? 醫生拆解心臟衰竭6大警號
|
-
猝死危機|29歲男心肌梗塞 3條血管嚴重堵塞 醫生:3大壞習慣致提早發病
|
-
管家王|化學博士拆解3類廚鑊優劣 1種鑊亂用有毒恐失智【附6大塗層特性】
|
-
天氣預測|天文台料周四氣溫下降 新界低見14、15度 周末天色差連日多雲有雨
|
-
小巴加價|11條綠色小巴線即日起加價 加幅最高2成【附各路線加幅】
|
猝死危機|港男易心因性猝死 每年每10萬人有40人離世 - 晴報 - 時事 - 要聞 - D230831
猝死危機|港男易心因性猝死 每年每10萬人有40人離世 - 晴報 - 時事 - 要聞
本港男性陷心因性猝死危機,每年每10萬人便有40人出事,年輕男士風險亦高。港大專家參與的《刺針》「減少全球心因性猝死委員會」倡議,應在大學及中學課程中引入急救訓練,做到「全民懂做PCR」,提升搶救效率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3605360%2F%E7%8C%9D%E6%AD%BB%E5%8D%B1%E6%A9%9F%EF%BD%9C%E6%B8%AF%E7%94%B7%E6%98%93%E5%BF%83%E5%9B%A0%E6%80%A7%E7%8C%9D%E6%AD%BB%20%20%20%E6%AF%8F%E5%B9%B4%E6%AF%8F10%E8%90%AC%E4%BA%BA%E6%9C%8940%E4%BA%BA%E9%9B%A2%E4%B8%96%20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605360/猝死危機-港男易心因性猝死-每年每10萬人有40人離世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605000/3605360/0901OG-M08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605000/3605360/
時事
要聞
514
3605360
514
503001001
時事 要聞
健康問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心肌病,心肌梗塞,冠心病,膽固醇,高血壓,心臟病
健康醫療,健康問題,實體詞,學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心肌病,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心肌梗塞,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冠心病,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膽固醇,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高血壓,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心臟病
心因性 全球 心臟 建議 死因 冠心病 遺傳性 專家 疾病 死者 委員會 效率 謝指 大學 數據 問題 家族 刺針 中學 課程 風險 亞洲 分析 血壓 港大 名冊 策略 醫學院 內地 澳門
2023-08-31
猝死危機-港男易心因性猝死-每年每10萬人有40人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