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年均有2,600人因心率過緩需植入起搏器,惟傳統右心室起搏刺激病人心尖,易令左右心不同步收縮,加速心臟功能減退、心衰及房顫風險。第16屆亞太心律學會科學會籌委會榮譽主席劉柱柏教授指,心率過緩可引致病人頭暈、氣喘、失去知覺及腦部退化,植入起搏器是目前唯一治療方式。惟港大早有研究揭植入傳統起搏器後,8年內約四分一人會出現心臟功能減退,年紀大、心臟功能差者影響尤大。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49afe08-938b-4495-9d80-7851aff7aed9.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3b54ac7-d0f7-48de-b578-03f0b75400f5.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6a2eafb-3b5b-47fb-913c-414e32095b73.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f3d3da4-ce16-4e36-86f3-9aedf95446ef.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0d85c17-f60a-46fa-9b2f-7e4744441d1a.jpeg"}}{{/hket:inline-image}}
新起搏技術較複雜 港普及率達40%
而新型左束支起搏器則直接刺激患者心室壁,改善泵血效果,中國、美國及印度研究指使用新型起搏器後,患者因心衰入院率可由傳統的11.7%降至2.4%,死亡、心衰及需更新起搏器比率由23.3%降至10%,心衰風險可減2至5倍。他指,本港已引入新起搏技術,惟因做法較複雜,熟練醫生不多,且暫時研究數據仍未夠廣泛,穩定性仍待評估,故至今普及率僅約40%。劉強調,舊有起搏技術已應用50多年,數據證安全有效,非所有病人需用新技術,「暫時只建議每日使用起搏比例多於40%者採用。」
劉提醒,已植入起搏器者亦應留意有無出現高危心衰症狀,以便醫生通過藥物或改變起搏方式處理。高危群組包括:
- 1. 長者、男性
- 2. 每日使用起搏比例逾40%
- 3. 同時患其他心臟病
- 4. 出現氣喘、腳腫等心衰特徵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臨床講師譚子健醫生補充,心臟傳導系統如高速公路,能快速將電流傳送至左右心室,令其收縮跳動。而傳統起搏則通過刺激心尖,以電綫同時放電引發心室收縮,令心臟跳動,惟因電流是「逆流而上」,非最自然方式。他指:「新型起搏則將電綫直接放在心臟傳導系統,即心壁上,更貼近原本電流流通方法。」但他指,醫學界對哪些病人應用新型起搏仍未有定論,而新型心電腦成像技術則通過帶250個電極的背心,更準確看到病人心臟哪些部位起搏過快或過慢,以便進行個人化治療,「目前評估大部分病人均適合作新型治療,僅30%人較適合傳統起搏。」
新型心臟CT軟件輔助心房顫動手術 防患者中風 準確度達95%
另新型心臟電腦掃描(CT)軟件也可改良心房顫動手術效果,減少病人中風風險。籌委會聯席主席陳藝賢醫生指,患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因左心耳有「危險結構」,容易形成血栓,若經動脈流至腦部,有機會引發中風;而本港缺血性中風患者中,每5人便有1人因心房房顫引起。傳統上雖可用薄血藥減少病人中風風險,惟約5%患者因出血風險不能長期用藥,只能通過左心耳封堵導管手術治療。
但傳統手術在術前、術中及術後45天均需做食道心臟超聲波檢查,期間病人要全身麻醉,風險大增,而新式心臟CT軟件則可模擬植入過程、評估植入左心耳堵塞器大小是否恰當等,做好手術規劃。病人在術中只需局部麻醉作心臟內CT檢查,術前術後則只需做普通CT檢查,安全性更高。瑪嘉烈醫院、聖保錄醫院及澳門鏡湖醫院進行的亞太區首個針對性研究亦發現,分析21個病例情況後,發現新型心臟CT模擬植入軟件的準確性達95%,較食道超聲波檢查的71.4%和心臟CT的43%更高。陳續指,將在未來半年內展開第2階段大型隨機對照臨床研究,以推進新法作臨床應用。
79歲病人李先生本身患心臟病,兩度通波仔,近日再做左心耳封堵手術。陳指,曾為他加大薄血藥用量,惟持續1年血栓情況仍無改善,屬高危中風患者,故要做手術堵塞左心耳避免血栓脫落流入動脈。因李先生年紀大,且心臟功能較差,故選用新法進行,過程中僅需半身麻醉,減低手術風險。
港男易心因性猝死 , 每年每10萬人有40人離世 , 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脫芷晴
責任編輯 : 陳浩義
-
全球最孤獨大象|49歲菲律賓明星象離世 獨居動物園33年無同伴 市長一舉動惹爭議 |
|
-
臥底旅行團3.0|阿正妹頭參加台山溫泉團伏味濃 任浸腳皮溫泉 與大量床蝨共眠 |
|
-
珍惜眼前人|父親獨自梳化上猝逝 港男難忘入屋眼前一幕 痛泣:明明前日先一齊打完邊爐 |
|
-
新聞女王|佘詩曼關注後輩健康獲讚體貼窩心 倪嘉雯:每次開工都心心眼望住佢 |
|
-
愛滋風險|本港愛滋病個案連續7年下跌 較高峰跌四成 梁智鴻:盼2030年前結束對港威脅 |
|
-
遺產繼承|80歲愛馬仕第5代傳人改遺囑 「收養」51歲男管家贈900億財產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猝死危機|港男易心因性猝死 每年每10萬人有40人離世
|
-
全球每年500萬人心因性猝死 倡普及急救 專家建議設登記冊集中數據 助定篩查策略
|
-
猝死風險| 41歲男健身時瀕猝死 揭心臟3條血管嚴重堵塞 醫生嘆:忽略健檢一紅字惹禍
|
-
共建美好社區大匯演|本周六7台聯播社區大匯演 門票明起免費派發【附入場券領取方法】
|
-
珠海情殺案|澳門女與9歲兒及男友慘死刀下 47歲前男友自戕亡
|
-
管家王|化學博士拆解3類廚鑊優劣 1種鑊亂用有毒恐失智【附6大塗層特性】
|
-
天氣預測|天文台料周四氣溫下降 新界低見14、15度 周末天色差連日多雲有雨
|
-
小巴加價|11條綠色小巴線即日起加價 加幅最高2成【附各路線加幅】
|
心臟問題|新型起搏術刺激心壁改善泵血 最高減5倍心衰風險 - 晴報 - 時事 - 要聞 - D230903
心臟問題|新型起搏術刺激心壁改善泵血 最高減5倍心衰風險 - 晴報 - 時事 - 要聞
本港年均有2,600人因心率過緩需植入起搏器,惟傳統右心室起搏刺激病人心尖,易令左右心不同步收縮,加速心臟功能減退、心衰及房顫風險。第16屆亞太心律學會科學會籌委會榮譽主席劉柱柏教授指,心率過緩可引致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3606736%2F%E5%BF%83%E8%87%9F%E5%95%8F%E9%A1%8C%EF%BD%9C%E6%96%B0%E5%9E%8B%E8%B5%B7%E6%90%8F%E8%A1%93%E5%88%BA%E6%BF%80%E5%BF%83%E5%A3%81%E6%94%B9%E5%96%84%E6%B3%B5%E8%A1%80%E3%80%80%E6%9C%80%E9%AB%98%E6%B8%9B5%E5%80%8D%E5%BF%83%E8%A1%B0%E9%A2%A8%E9%9A%AA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606736/心臟問題-新型起搏術刺激心壁改善泵血-最高減5倍心衰風險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605000/3606736/0904OG-M09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605000/3606736/
時事
要聞
514
3606736
514
503001001
時事 要聞
手術,健康問題,血栓,超聲波,薄血藥,瑪嘉烈醫院,香港大學,頭暈,心臟病,中風
健康醫療,治療,手術,健康醫療,健康問題,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血栓,實體詞,檢查診斷,超聲波,實體詞,藥物種類及名稱,薄血藥,實體詞,醫院及院舍,瑪嘉烈醫院,實體詞,學校,香港大學,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頭暈,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心臟病,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中風
心臟 病人 新型 患者 風險 起搏器 醫生 手術 心耳 傳統 技術 心房 心率 軟件 功能 亞太 氣喘 主席 情況 籌委會 系統 效果 泵血 心室 血栓 藥物 過程 應用 新法 左右
2023-09-03
心臟問題-新型起搏術刺激心壁改善泵血-最高減5倍心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