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瘦身風險|到大埔公屋為小腿打肉毒桿菌 21歲女頭暈吞嚥困難入院揭疑中毒

發佈時間: 2023/09/28

無牌行醫即屬違法,冒險光顧者猶如玩命。一名21歲女子疑在大埔一個公共屋邨單位接受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其後出現頭暈、雙眼下垂、四肢乏力和呼吸困難等症狀,至本周二(26日)到醫院求醫,臨床診斷懷疑醫源性肉毒中毒,目前情況穩定。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失視力淪「三失」欲輕生 視障跑手因一人懸崖勒馬 跑2,300公里橫越日本為病童籌款

{{hket:ul-video id="9220"}}{{/hket:ul-video}}

疑非由醫生注射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27日)公布上述個案指,該名過往健康良好的21歲女病人,自9月22日起出現頭暈、雙眼下垂、四肢乏力和呼吸困難,至本周二因頭暈加劇和吞嚥困難到天水圍醫院急症室求診,獲轉介至博愛醫院,入院後其情況穩定。臨床診斷懷疑醫源性肉毒中毒。

據病人提供資料,她曾於9月15日在大埔一個公共屋邨內的單位,於小腿接受肉毒桿菌毒素注射,疑並非由醫生注射,署方正繼續調查事件。

肉毒中毒5大類

衞生署指,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只應由本地註冊醫生施行,消費者應了解醫生的全名,並查閲香港醫務委員會註冊醫生名單,同時查詢其專業資格和相關資歷。據衞生署資料顯示,肉毒中毒主要可分為5大類:

  • 食源性肉毒中毒:由進食被肉毒桿菌毒素污染之食物所引致。食源性肉毒桿菌中毒的常見來源包括包裝、醃製或發酵不當的食物。
  • 嬰兒肉毒中毒:由於嬰兒經受污染的泥土或食物攝入了肉毒桿菌孢子,孢子在腸道中發芽並釋放毒素所致。這種情況一般不會發生在成年人和6個月以上的兒童中,因為在成長過程中腸道內會產生天然防禦能力以阻止細菌的發芽和生長。雖然嬰兒肉毒中毒有不同感染的可能途徑,但一些案例與曾進食被孢子污染的蜂蜜有關。
  • 創傷性肉毒中毒:由於孢子進入開放性傷口並產生毒素所致,一般較為罕見。創傷性肉毒中毒多與濫用注射性藥物及創傷有關。
  • 醫源性肉毒中毒:因醫學或美容原因而注射了過多的肉毒桿菌毒素所引致。
  • 其他類型:包括吸入性肉毒中毒(如生物恐怖襲擊)、水源性肉毒中毒及感染來源不明的肉毒中毒。這些種類的肉毒中毒非常罕見。

肉毒中毒早期症狀包括明顯疲累、虛弱乏力,隨後出現視力模糊、吞嚥困難和言語不清。當中,醫源性肉毒中毒由於注射肉毒桿菌毒素會使相關肌肉無力,而毒素亦有可能擴散至注射部位以外的範圍,故病人可能會出現眼瞼下垂、重影或視力模糊、咀嚼困難、聲音沙啞,甚至吞嚥、說話或呼吸困難等問題。醫源性肉毒中毒的症狀可在注射後數小時至數星期出現。

拆解3類「粗腿」成因

不少女士都想透過注射肉毒桿菌瘦小腿,不過想瘦小腿,先要了解「粗腿」成因。註冊西醫廖浩廉曾接受《晴報》訪問指,小腿外觀肥大成因人人不同,但主要可分作3大類型,包括脂肪型、水腫型和肌肉型。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9.jpg"}}{{/hket:inline-image}}

廖浩廉醫生解釋,身體肥胖者多因脂肪不斷堆積,故解決脂肪型問題關鍵,在於節制飲食和加強運動,「日常尤要注意避免攝取含大量碳水化合物,及高糖份飲食,如果汁、麵包、蛋糕或芶芡食物都應避免。」他建議,脂肪型患者多做加強局部肌肉的運動,比如快步走,或小腿伸展等。

水腫型小腿多因下半身血液循環不好,致水分難以排出並在體內積聚。廖指,水腫型多與職業相關,如常要久坐久站的工作;而腿部運動量不足、懷孕、遺傳和服用藥物亦有機會促成。

廖浩廉醫生補充,一般抬腿運動,局部按摩或穿着壓力襪,能令水腫型問題短暫改善,「壓力襪原理是利用襪子,透過向血管施壓,讓下肢靜脈血液能往上回流至心臟,促進腿部血液循環,達到消除浮腫,令視覺上雙腿變瘦。」惟壓力襪效果較短暫,且長期使用壓力值過高的壓力襪,可能令下肢血液無法回流心臟,產生缺氧、肌肉反應遲鈍等症狀,選用前宜先諮詢醫生意見。而最治本的做法仍是促進血液循環,「平日多做運動加強心肺、肌肉和血管功能,水腫便會漸漸改善。」

廖浩廉醫生指,肌肉型小腿是因小腿內側的腓腸肌(俗稱:小腿肚)過於發達所致,多是後天造成,「如過度運動、常穿高跟鞋、走路姿勢不正確,或常翹腳、墊腳等,都可能令腓腸肌太發達,而形成局部「凸塊、結球」,問題可透過藥物改善,但需諮詢醫生專業意見。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