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港產衛星、港產太空人陸續登場? 香港發展航天科技不是夢

發佈時間: 2023/10/03

在寸金尺土的香港發展航天科技,聽上去似是天方夜譚?但港產衛星的出現,正正說明這非白日做夢。

就在一個多月前,香港科技大學主導研發的高分辨光學衛星「雄彬一號」已經成功升空了!作為本港高等院校第一顆衛星,「雄彬一號」達到民用衛星最高規格。

不少人可能會疑問,那這顆衛星到底有何作用?其實它最關鍵的作用,就是在超高空扮演「千里眼」,全天候多方位對地監測,提供最新的實時影像和遙感數據,應用於環境監測和災害預報。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前段時間世紀暴雨襲港,引發多區水浸和山泥傾瀉,大家記憶猶新。有了高分辨衛星影像,就能第一時間掌握山泥傾瀉和人員傷亡的情況,為救災提供支援。而這次「香港科大—雄彬一號」就有份協助分析暴雨過後全港山泥傾瀉的分佈與受災狀況。

港產衛星除了「香港研發」,還有「香港製造」。今年以來,衛星製造企業陸續與香港「連線」。經過9個月的研發、組裝和測試,第一顆「香港星」出廠,並計劃於11月底在內地發射升空,為建構「香港太空星鏈」揭開序幕。 

{{hket:inline-image name="3.jpeg"}}{{/hket:inline-image}}

其實一直以來,香港也在國家的航天發展擔當重要角色。國家航天科技近年取得多項突破,香港科研團隊功不可沒。

早於2013年,嫦娥三號登陸月球,用於拍攝月球圖像的相機指向系統,正是由香港理工大學容啟亮教授的團隊所研發。容教授的團隊還研發出月壤採樣裝置、火星監視相機,先後5次參與到國家航天任務中,印證香港高等院校科研實力的提升。

{{hket:inline-image name="4.jpeg"}}{{/hket:inline-image}}

香港人要實現航天夢,當然不止在地面上做科研,做太空人探索宇宙也不是不可能!早前國家宣佈展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的選拔工作,首次在香港選拔當中的載荷專家,讓香港市民有機會親身在太空進行科研工作,也就意味著有機會誕生「港產太空人」。

國家的支持,再加上本地大學團隊的深度參與,都成為香港發展航天科技的契機,但不要忘記,全民參與亦同樣重要。去年12月在灣仔會展舉辦的「創科博覽2022」,設有航天科技展區,展出了實物月球土壤、「祝融號」火星車模型和太空衣等展品,就吸引了逾10萬人次入場,引發學生和市民對航天科技的興趣。 

{{hket:inline-image name="5.jpeg"}}{{/hket:inline-image}}

香港的科研成果當然不止航天科技一個領域值得關注,由團結香港基金呈獻、無綫電視製作的20集電視資訊短片《科技探索 香港創新活力》,還將詳細介紹更多香港的創科發展,例如香港在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等領域的一系列創新成果,是如何落地轉化和應用?香港科研人員如何克服困難,探索求真?本地青少年在科技比賽又是怎樣發揮所長,實現夢想和創意? 

想了解更多內容,可留意由10月2日至10月21日在無綫電視黃金時段播出的這系列短片,「當代中國」網站YouTube頻道亦會同步更新內容。

作者:郭立新 
以獨特視角展現當代中國的發展趨勢和人情事物,帶領讀者全新感受當代中國。www.ourchinast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