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胰臟癌呈年輕化趨勢 新一代微針穿刺助提升診斷成效

發佈時間: 2023/10/04

過去十年,本港胰臟癌呈年輕化趨勢;20至64歲的死亡人數急增55%,確診人數增加約九成,情況令人關注。港怡醫院外科名譽顧問醫生竺兆豪醫生指出,此趨勢或與糖尿病有關,高達八成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後皆患有二型糖尿病或葡萄糖耐受不良,而且年輕群組(20至54歲)的糖尿病患者確診胰臟癌的機會較正常人士高出約六倍。惟胰臟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而且診斷位置隱蔽,增加治療上的困難。近年,發現透過新一代微針穿刺能夠在超聲波內視鏡引導下,避開血管以刺穿胃部抽取組織化驗,準確度大約七成。

胰臟藏於腹腔深處,在胃部與大小腸等器官後面。由於在胰臟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位置隱蔽,導致初期病徵並不明顯。竺醫生指,胰臟癌可能會導致患者腹痛、失去食慾等,這些症狀與腸胃道疾病相似,令患者未必能及早察覺到異常。

年輕化趨勢或與糖尿病有關
不過,胰臟癌呈年輕化趨勢令人關注。竺醫生指,這個趨勢可能與糖尿病息息相關,根據數據顯示,20至54歲的糖尿病患者確診胰臟癌的機會較正常人高,男性約5.4倍,女性則約6.3倍。此外,一些風險因素,例如年齡增長、吸煙、超重、飲食習慣不佳等到也會增加患胰臟癌的風險。

傳統診斷胰臟癌方法,包括驗血、超聲波掃描、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掃描、經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磁力共振胰膽管造影、腹腔鏡等。不過,由於胰臟位置隱蔽,大部分的檢查未必能夠準確測出癌症、判斷腫瘤擴散程度,甚至未能察覺腫瘤。

新一代微針穿刺準確度達七成
新一代微針穿刺則利用超聲波內視鏡,靠近病源作出檢查,當發現腫瘤時,醫生會利用幼針刺穿胃部,抽取細胞組織,及後交由病理學家進行分析,準確度達70%。竺醫生指出,由於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醫治方法不一樣,有了這項新技術,醫生能進一步掌握患者的情況。

治療胰臟癌,針對可切除的個案,會透過輝普耳氏手術(Whipple’s operation),此手術包括切除胰腺頭、遠端膽總管,將十二指腸及或胃部遠端連接。不過,一旦腫瘤鄰近腸繫膜上靜脈位置,進行手術切除會引起出血風險。至於化療,則會衍生多種副作用。

納米刀治療將腫瘤「電死」
目前針對不能切除及局部晚期的腫瘤個案,可採用不可逆轉電穿孔治療(納米刀)。竺醫生指,治療過程會將兩至六支的細長狀電棒,插入胰臟腫瘤內。透過前端針尖釋放高壓電,約高達3000伏特,將腫瘤 「電死」,使其達到不可逆的情況。

他續指,此治療區域集中於腫瘤,較不會傷害鄰近的正常組織。但在電擊時,或會造成肌肉劇烈抽動,因此患者需接受全身麻醉。另外,患者植入心臟起搏器或金屬支架,也不適合接受此療法。

{{hket:inline-image name="IMG.jpg"}}{{/hket:inline-image}}

【晴報睇住賞 送108份Durex杜蕾斯001及003衛生套(2片裝)】

↓聖誕禮物,該送甚麼才是?杜蕾斯有一套小小薄禮,不成敬意!↓

卡樂B激量裝薯片!蜜糖烤雞翼味 / 茄汁味!

↓【晴報睇住賞 送31份雀巢Ⓡ全營授乳套裝】↓

↓想寶寶健康贏在起跑線?媽媽營養吸收要全面!↓

卡樂B激量裝薯片!蜜糖烤雞翼味 / 茄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