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從「大豆回家」到「飛天大豆」 香港農業科研如何「上天下地」?

發佈時間: 2023/10/06

大豆是在田地上種植的農作物,「飛天大豆」又聽過未?香港科學家研發的大豆種子,現正在太空旅程中,答案或許不久就能揭曉!

{{hket:inline-image name="cover.jpeg"}}{{/hket:inline-image}}

今年6月,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香港中文大學卓敏生命科學教授林漢明及其團隊研發的500粒大豆種子,也跟隨飛船抵達「天宮」太空站。
而在這之前,同樣由林漢明研發的大豆固氮菌菌株「根瘤菌」,亦搭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升空,被視為香港農業科技研究的新里程。 

{{hket:inline-image name="1.jpeg"}}{{/hket:inline-image}}

神舟十六號預計於下月返航,屆時「飛天大豆」也會隨之重回地球。你可能會疑惑,「飛天大豆」有甚麼作用?為甚麼要關注?原來,這關乎到糧食安全和減排。

中國作為大豆原產地,曾是第一大生產國。由於優質耕地不足,中國的大豆自給率自上世紀90年代起逐漸下降,近年已跌至不足20%,變成依賴外國進口,有必要創造廣適應、耐逆境和高產的新品種。

而這次太空大豆的實驗,有望找到大豆更強的抗逆能力,用以提高大豆產量;同時提高大豆固氮能力,減少氮肥使用,從而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hket:inline-image name="2.jpeg"}}{{/hket:inline-image}}

實際上,林漢明投身大豆科研已超過四分一世紀。為了讓大豆重回中國,他創立「大豆回家」項目,聯同內地科研機構合作培育出抗鹽抗旱抗病的「隴黃大豆」系列,可栽種在貧瘠土地和提升產。

2016至2022年,「隴黃大豆」無償交予內地農民使用,在甘肅的種植面積超過83萬畝,為當地帶來近7千萬元收入,更吸引歐洲、南非等地主動來交流合作,幫助解決全球糧食危機。

{{hket:inline-image name="3.jpeg"}}{{/hket:inline-image}}

對於太空大豆項目,林漢明也有更遠大的想法,他期待有一天能在太空發展農業,同時也希望「飛天大豆」的研究能鼓勵年輕人,啟發香港學生勇於突破,建立廣闊視野,以及向全球展示香港的科研力量。

由團結香港基金呈獻、無綫電視製作的20集電視資訊短片《科技探索 香港創新活力》,還將詳細介紹更多香港的創科發展,例如香港在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等領域的一系列創新成果,是如何落地轉化和應用?香港科研人員如何克服困難,探索求真?本地青少年在科技比賽又是怎樣發揮所長,實現夢想和創意? 

想了解更多內容,可留意由10月2日至10月21日在無綫電視黃金時段播出的這系列短片,「當代中國」網站YouTube頻道亦會同步更新內容。

作者:郭立新 
以獨特視角展現當代中國的發展趨勢和人情事物,帶領讀者全新感受當代中國。www.ourchinast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