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珍惜生命|油麻地指示牌現「勵志Bite」 苦勸勿尋死惹心酸 「行落去總好過跳下去」

發佈時間: 2023/12/08

本港近年不時發生學童輕生事件,惹人心酸。不過,油麻地一幅街道指示牌上近日被人寫有「行落去,總好過跳下去」等勵志字句,苦勸他人勿自尋短見,引起不少網民共鳴。

同場加映:

醫生好味︳焦慮與抑鬱容易同時出現 醫生拆解6大警號+焦慮症迷思

{{hket:ul-video id="9684"}}{{/hket:ul-video}}

街頭現「勵志Bite」塗鴉

有途經現場拍下照片的事主在Facebook群組「大埔 TAI PO」分享指:「邊個話塗鴉就一定唔好?呢個喺油麻地街頭嘅塗鴉非常勵志。特別喺呢個時期,共勉之!」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4.jpg"}}{{/hket:inline-image}}

從照片可見,一塊設置在油麻地街頭的街道指示牌,上面被人以塗鴉方式寫道:

「個世界好大,依到(呢度)唔開心去第二度,那怕樓下都好。行落去,總好過跳下去,記得用行,唔好用跳呀!」

事主又在留言勉勵指:「前面已經無路可行,咪調轉頭行第二條囉。」塗鴉內容引起不少網民共鳴,部分網民亦在留言區上載近期經常在街頭見到的「見攰就唞」的塗鴉照片,紛紛對這類「勵志Bite」塗鴉表示:「最近嘅新聞,覺得鼻有點酸」、「唔好死」、「好一句行落去」、「寫得好好」。

學童自殺7大徵兆

本港近期出不少學童輕生的事件,有精神科專科樂芷穎醫生曾接受《晴報》訪問指,學童自殺現象其實一直存在,常見的原因包括學業壓力,特別是升中、高中選科、公開試等高危時間,因為學童在這些階段所面對的壓力會相對多,來源可能來自家長的期望、校方催谷成績的傾向或者學童對自己學業的要求。

她指出,學童在選擇輕生前有機會出現以下7大徵兆,呼籲家長及校方可多加留意:

  • {{hket:inline-image name="05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7.jpg"}}{{/hket:inline-image}}

家長處理方法

如發現學童出現上述徵兆,樂芷穎醫生建議家長、老師等身邊人應首先與學童展開開放性溝通,避免過度反應而迫使學童一下子道出所有困擾的煩惱,甚至責備對方沒向家長坦白心聲,因為此舉有機會引發反效果。家長應透過積極的聆聽,讓學童在安全的地方盡情分享其感受。同時應尋求社工、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士幫忙,再另外商討後續方案,包括是否需要安排學童即時入院等。

此外,家長亦應把家中的危險物品收好,包括藥物、利器等,如覺得學童情緒始終難以控制,應尋求醫生介入幫忙。如有即時危險,急症室其實亦有精神科的服務,坊間亦有不少組織提供心理健康的支援及熱線供參考。

要預防學童輕生,樂芷穎醫生建議家長應首先避免在學童面前與伴侶爭執,同時要定期與學童對話,切勿以為學童已長大,懂得獨立處理事情。但其實學童在青春期時,正踏入另一個脆弱的成長階段,其情緒會容易受到壓力而變化,但他們不想被家長密切地關顧。因此家長在這期間要懂得處理學童敏感的情緒,主要是多些開放性的聆聽,或者可多表達對他的支持,包括把自己「一直都在」的訊息傳達給對方。

學校方面,校方可多留意學童在校的表現,包括與同學的相處,成績改變的幅度等,亦可定期舉辦朋輩支援小組,觀察學童的情緒健康。同時家長與校方應通力合作,把對學童的觀察定期分享予對方,避免忽略了學童的情緒需要。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