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外用藥膏愈搽愈差?拆解銀屑病人用藥迷思 從源頭根治病情

發佈時間: 2024/01/10

銀屑病患者不時為身上的紅疹斑塊和鱗屑,以及又多又厚如雪片的皮屑苦惱,部分患者往往依賴外用藥膏,經常於患處塗抹,希望消除惱人的鱗屑,卻往往因為病情已達中度至嚴重,藥膏難以治本。幸而近年推出的新型生物製劑,能夠抑制與銀屑病相關的發炎因子,改善症狀,為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皮膚科專科陳湧醫生解釋,銀屑病屬於免疫系統疾病,「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皮膚,導致皮膚不斷發炎和增生,受影響的皮膚往往呈塊狀紅疹,又紅又厚又硬。」此病好發於頭皮和髮線,或者關節外側。患處的鱗屑又多又厚,皮屑如雪片般掉下,部分患者更出現銀屑病甲,引致甲面粗糙和離甲。

{{hket:inline-image name="shutterstock_2190209257.jpg"}}{{/hket:inline-image}}

傳統治療  成效有限
銀屑病普遍發病年齡為15歲至30歲,以及40至60歲。除了皮膚症狀,銀屑病也有機會引發關節炎、代謝綜合症,眼睛和腸胃發炎等共病,且會增加血壓高、糖尿病和膽固醇高企的風險。

傳統主要透過外用藥膏如類固醇,口服藥物及紫外光燈等治療銀屑病,然而成效有限。「像使用外用藥膏,其藥效較適用於病情輕度的患者,對中度至嚴重的患者而言未必有效。再者,當患處面積較大,若塗抹藥膏,消耗量極大亦不實際。」

陳醫生表示,過往曾有病例,患者的銀屑病情本來較輕微,一直使用外用類固醇藥膏治療。可是隨着事業和經濟情況轉差,令壓力大增,病情加劇。患者卻仍然倚賴類固醇藥膏治療,而且愈搽愈多,引致部份皮膚的微絲血管膨脹,病情亦日益惡化。陳醫生指出,長期塗抹高劑量的類固醇藥膏,或會令皮膚變薄,更有可能被血管吸收,影響體內賀爾蒙,因此外用類固醇藥膏不宜長期使用。

生物制劑   抑制發炎因子
除了傳統治療方法,近年推出的生物製劑,是其中一項治療選擇。生物製劑能夠針對性地抑制與銀屑病有關的發炎因子,相比傳統治療方法成效較理想,亦見安全。陳醫生以白細胞介素抑制劑17(IL17)為例,它抑制白細胞介素17發炎因子,屬於治療銀屑病的新式生物製劑,能夠遏止炎症及紓緩病徵。

陳醫生說,使用生物製劑後,約八成患者的症狀改善程度,高達九成以上,病情受控。這有助患者回歸正常生活,達到治療銀屑病的重要目標。

陳醫生提醒,銀屑病有多種治療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及副作用,患者如有疑問,應向其主診醫生查詢。

{{hket:inline-image name="DrChanYung.jpg"}}{{/hket:inline-image}}

皮膚科專科陳湧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