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重溫投資iBond須知

發佈時間: 2015/07/21

姊妹們,上日提到,通脹掛鈎債券(下稱iBond)是歷來在香港零售市場發售,最穩陣和最吸引的一種低風險投資工具。

所謂iBond,英文本身是Inflation-linked Retail Bond,主要是它的派息水平會與通脹率掛鈎,確保債券的回報不被通脹蠶食。

政府推出這類零售債券,其中一個目的是想提高香港市民對債券的認識。再說得坦白一點就是,政府不想市民,一提到投資就以為只有股票,其實,債券也是不錯的低風險投資。在西方國家,債券市場其實比股票市場更大呢!

香港政府過去推出的4批iBond,年期都是3年,每半年派息一次,息率以同期的平均通脹率為準則,但最低也會有1厘,即是就算將來沒有通脹,轉為通縮,持有人也不會蝕底。

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通脹率高愈10%,持有人便可以收到10%利息,因為這是香港政府發行的債券,以香港政府的信貸能力,相信絕對可以支付10%的利息,所以,風險是極低的。

同樣可在交易平台出售

姊妹們,這次政府推出iBond 5,也像前幾次一樣,都是按自己想要的數量入紙申請,然後政府會按需求分配,完成認購之後,這批iBond便會在港交所掛牌買賣,形式與股票沒有分別(也像大家認購新股一樣)。不過,大家不要期望iBond的交投可以像股票一樣暢旺,但如果妳真的等錢使,不能持有至到期,也可以透過經紀在港交所的交易平台市場出售,就像賣出股票一樣。

現時仍未到期的iBond 3(04218)和4(04222)(這是它們在港交所掛牌的編號),每日成交額也有幾百萬元左右,即是說,如果真的等錢使,要在市場出售套現也是可以的。

當然,流通性始終是買iBond的其中一個風險,我會認為,購買前最好確認妳的錢不等用,因為妳要有心理準備持有3年呢!

另外,買賣債券始終不是銀行存款,正常情況下是有一些交易成本的,例如認購費、存倉費及代收利息費等。不過,很多銀行和證券行在首次推出認購時都會豁免大部分費用,故大家收取的息率,基本上是可以全數落袋的。

總括來說,iBond絕對是好的投資工具。不過,我想指出一點,理論上,最需要維持自己資金購買力的人士是已退休的人士,因為他們已沒有收入,也不適宜再冒風險去投資抗通脹。所以,如果有一類投資能夠抵銷通脹是最好不過的。

視乎個人的投資取向

至於仍有收入,仍可冒一點風險去投資的在職人士,是否要買iBond,或撥很多錢去買iBond,其實主要視乎他/她的性格,因為每個人的投資取向,最終也要看他們的性格,或者專業的說法是,看他/她的風險承受能力。

如自問不想冒風險,就不妨多買一點iBond(如果買到),不用等到退休後才買。但如果妳是比較進取的投資者,把資金投入其他回報更高的工具似乎是較明智的!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