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儀
楊美儀

皮膚上的細菌

發佈時間: 2016/07/29

有些清潔劑宣傳標語:「細菌bye bye」、「杜絕細菌」、「看不見的髒污」等等來形容細菌,令人對細菌都避之則吉,其實大部分的細菌都是好菌,並非所有細菌都作惡多端的。細菌可自力更生不斷繁殖,但病毒則只可在寄主上生存和繁殖,病毒才是不會做好事的侵略者,會進入人體破壞正常體系,許多細菌在人體上擔演着守護者角色。

我曾在專欄解釋過度清潔皮膚會引致皮膚炎、過敏及乾糙,甚至提早衰老。過度清潔正是不少香港人保養肌膚上的弊病。酒精上癮或毒品上癮聽得多,但原來香港也有不少洗面成癮的患者。今次由細菌角度去說明為何過度清潔對皮膚不利。

我們身上有多達一千種以上的細菌,不同人在同一部位的皮膚具有類似的細菌。然而,不同生活方式、年齡或健康狀况的差異,各人的皮膚有專屬於自己的菌叢。有毛髮、多汗和皮脂分泌多的部位,例如腋窩,因為潮濕令某些細菌數量會多些,乾滑的部位如前臂,大腿則細菌種類較多。當身體在健康的情况下,皮膚角質裏所存在的細菌是安靜的,並能排斥外來的壞菌來捍衞自己。

皮膚表面的角質層是皮膚的天然保護屏障,存在於皮膚角質層的間隙裏的好菌正是以老化角質細胞,以及皮膚分泌物為生存食糧,這現象也可說是皮膚的自我清潔效果。當我們清潔皮膚時,可清理掉壞菌,同時會令守護皮膚的好菌也一併清除掉。可以試想想,使用潔淨力強或去角質的潔面產品是否破壞皮膚的生態平衡呢?角質變薄,缺乏防禦能力,皮膚就易敏感及發炎。也因為角質太薄,鎖水能力有限,令皮膚變得乾粗。

(本欄逢周四、五刊登)

撰文: 楊美儀 美國認證專業美學家、 HerbalGram創立人、大韓民國忠清北道榮譽大使
欄名: 緣來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