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愛外遊,不少家長更藉旅遊的機會,享天倫之樂。不過,既說是天倫樂便不應附帶任何條件,也不應要求子女外遊時做學校功課或暑期作業,若堅持要做,寧可做另類「功課」。
香港家長「重視」子女學業成績,可能世界聞名,但若連親子旅遊也以「目標」為本,似乎便矯枉過正。有網上旅行社做的調查顯示,3成受訪家長(即約63人)與子女外遊都與學業有關,而在200多位家長中,逾半家長要求子女在出發前(36%),甚或在機程、旅途上(21%)做功課。
如這項調查如實反映了港部分家長帶子女外遊的心態和做法,家長們就應要知道:
一、一家人外遊享天倫,若要附帶做功課等條件,便會變了懲罰大家。
二、人在異地,做增廣見聞的「功課」可能會比做港式中英數的功課更加有益。
本地家長與子女,為學業、學校內外的考試、面試、名校入學、補習社等,已激化不少親子矛盾,甚至影響關係,破壞親子感情。部分兒童或青少年已誤以為父母之愛純建基於學業成績,若連外遊也要與學業掛鈎,如做功課,便更難改變他們這種錯誤的觀念。
外遊的確要做「功課」,否則便會錯過了「行萬里路」的得益。要了解異地的文化、風土人情,不多做「功課」就不能較深入地認識,從而引發興趣。這些「功課」,出發前要做,旅遊期間也要做,例如去參觀大英博物館或其他美術館,館藏眾多,若不事前做好功課,以挑選個別重點藏品去鑑賞,就會走馬看花,空手而回;又如去參觀歐洲的教堂,也要先找背景資料,才可增添欣賞的樂趣,尤其是意大利的教堂,不少都是政治與宗教權力鬥爭的見證,成王敗寇,對有興趣於歷史及宗教建築的年輕人,便特別多啟發。
父母帶子女外遊,應引導他們用「每事問」的方法和態度,鼓勵他們去探究有趣的事物。即使是食物,異國的飲食文化,以至其歷史背景,都引人入勝,像希臘、意大利、土耳其三國同為地中海國家,飲食文化卻有別,如果子女有興趣探究一下,做這些「功課」不就比做學校功課的得益更大?
在異地學一、兩句向人打招呼、的日常外語,輕輕鬆鬆學習與陌生人應對和相處;不附帶任何條件,樂享天倫,都是全家人外遊時應該做的功課,我們贊成帶住這樣的「功課」去旅行。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
-
女性護理|女生底褲穿完懶洗 堆積數日被轟欠常識 近看驚現蛆蟲蠕動|附3大感染風險 |
|
-
通靈之王2丨「東張女神」王嘉慧人生低潮遇上男友 戰勝厭食症與抑鬱症提「信物」爆喊 |
|
-
張致恒推雯雯借錢又做「伸手黨」 吳浩康做地盤養家形成強烈對比 |
|
-
孫慧雪細仔脹爆被改花名「肉肉哥」 榕樹腳粗過大人估中髀圍有獎 |
|
-
《生仔唔該考個牌》|侏儒症港男樂觀成長 童年目睹難忘一幕 感恩父母不離不棄 |
|
-
陳家樂與連詩雅結婚半周年紀念向兄弟求教 豬隊友朱柏康岑珈其靠害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旅遊增見聞 莫為功課困 - 晴報 - 港聞 - 新聞 - D160812
旅遊增見聞 莫為功課困 - 晴報 - 港聞 - 新聞
港人愛外遊,不少家長更藉旅遊的機會,享天倫之樂。不過,既說是天倫樂便不應附帶任何條件,也不應要求子女外遊時做學校功課或暑期作業,若堅持要做,寧可做另類「功課」。 香港家長「重視」子女學業成績,可能世界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column%2Farticle%2F1615282%2F%E6%97%85%E9%81%8A%E5%A2%9E%E8%A6%8B%E8%81%9E%20%E8%8E%AB%E7%82%BA%E5%8A%9F%E8%AA%B2%E5%9B%B0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column/article/1615282/旅遊增見聞 莫為功課困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1615000/1615282/JAE_01_a_20160812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1615000/1615282/
港聞
新聞
007
1615282
503
503001004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