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一次的人居三

發佈時間: 2016/11/11

每20年舉行一次的聯合國「住屋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會議」,剛在厄瓜多爾的首都基多圓滿結束。這個聯合國的會議亦可稱為「人居三」,主要目的是討論城市的發展。

1976年,第一次會議舉行的時候,當時主要是討論急速的城市化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貧民窟、住屋需求和城市規劃等等。「人居三」確立了新城市的議程,包括很多不同的範疇,例如城市的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公共空間的使用、房屋供應等等。

此外,當中有兩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分別是可持續發展及社會包容性。可持續發展是近年非常流行的概念,大概可理解為能源使用、廢物處理等。社會包容性之概念又可再分為兩種概念,第一種是物理上,即是否所有市民或居住在這城市的人,都可以使用到他們居住的城市所提供的設施及服務呢?會否有些人因為外來因素而被剝奪享受這個城市的權利?例如一些相對貧窮的人,會否因為他們的財政能力不足而未能享受某些服務或設施?

另一個概念是權利方面,是否每個住在這個城市的市民都擁有相同權利呢?尤其是他們有沒有這個權利參與他們身邊社區的討論和他們所居住城市的建設呢?這個概念可以稱為「城市權」,每個市民都有權去創造他們所居住的環境,例如參加討論或政府的諮詢等;特別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如何影響到地區政府所作出的決定。

社會包容性這個概念可以在「人居三」這個會議中完全體現出來,因為有很多不同的團體,尤其是被剝削的階層、住在貧民窟的人,都獲邀請參與這個會議,讓他們有一個發聲的地方。

話雖如此,這次會議和所新定立的新城市議程並不是完美的,其中一個最大的批評是,同性戀、異性戀及跨性別人士的權利,沒有被新議程保障。還有另一個潛在問題是,不同族群或住在城市不同地方人士的利益衝突。

一個諷刺的例子,就是在會議舉行地發生:基多的市政府想清拆一個貧民窟來建一座大橋,雖然當地政府讓該區居民發表意見,但到最後仍堅持清拆。站在貧民窟居民的立場來說,他們享有住在這塊土地上的權利,但站在這個城市的立場來看,建一座橋可以令整個城市發展起來。所以,這個例子證明了,一個城市發展時所必然引起的衝突。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謝智森 香港電台第一台《十萬八千里》,逢周六上午11時播出。新聞裏,有知識,60分鐘走遍世界。
欄名: 《十萬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