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善用儲蓄危疾與非儲蓄危疾

發佈時間: 2015/05/15

姊妹們,隨着醫學昌明與重病年輕化這兩股大潮流互動影響下,近年已有很多人意識到要及早購買危疾保險,以便保障自己和家人。有的不止買單次賠償的,而是買多次賠償的;也有的不止買保障嚴重疾病的,甚至買可保早期危疾或次級嚴重疾病的。

總之,大家對危疾保障的意識已提高了。不過,原來有些人仍在有儲蓄和沒儲蓄的危疾之間,感到難以取捨。我的姊妹Louisa就是其中一位。

「其實,有儲蓄的危疾和沒儲蓄的危疾,從保障角度有甚麼分別呢?」Louisa很直接地問我。

有儲蓄的危疾保 保障終身

「最簡單的分別當然是,有儲蓄的危疾一般都是保終身的,而沒有儲蓄的危疾,跟定期壽險一樣,只保障至某一個歲數,最普遍是60至70歲間,即是說,如在70歲前沒發生受保的危疾,妳繳付過的保費就會付諸流水。不過,個別沒儲蓄的危疾保險也可保障至80歲,但70至80歲時的保費會貴得很厲害。如妳由30歲一直買到80歲,就算真的患上受保危疾,賠出來的錢也可能少於已付的總保費。也因此,很少人會這樣一直買下去。」

「其實,保障至70歲也差不多了!」

「是否只保障至70歲便足夠,實在見仁見智,妳要知道,近年港人長壽了,就算70歲也可周圍去。萬一這時患上重病,我相信,很多人仍會積極治療,希望能康復。如是這樣,一份保障終身的危疾保險仍有它的價值。」

「我知道,有儲蓄的危疾,保費會比沒儲蓄的危疾貴好多,我們相對年輕的時候,可先買沒儲蓄的危疾,到收入多了,或者年紀再大一點,才將沒儲蓄的危疾轉換成有儲蓄的危疾,這是否最明智的做法?(市場上大多數沒儲蓄的危疾保險,在某一個歲數前,是保證可轉換至有儲蓄,而且保終身的危疾保險)」

「妳這種想法和做法當然可以,但我有另一個建議,那就是反過來做。」

從年輕開始買 相對更便宜

「反過來做?甚麼意思?」

「其實,30歲或以下的年輕人買有儲蓄的危疾,保費也不算太貴,大約每月600至700元,便可買到50萬港元左右單次賠償的危疾保險(以20年以上保費繳付期為準),我相信,就算是月入1萬左右的年輕人,也可從容應付。如是的話,他們其實也可先買有儲蓄的危疾。到年紀稍大,便可在這有儲蓄的危疾保險之上,再以沒儲蓄的危疾保險來加大自己的危疾保障,這也是很好的安排和配搭呢!」

「但沒儲蓄的危疾會隨年紀而調高保費,划算嗎?」

「Louisa,這個建議主要是想在自己當打之年,也即是不容有失之年,有更大的重病保障,如能夠過渡至60歲後,危疾保障的需要,某程度上是降低了。因此,就算這時取消一些沒儲蓄的危疾,也不是太大問題,因我們還有一份保障額至少50萬的儲蓄危疾是終身的,而且,實際上,這時,這份有儲蓄的危疾已供滿,萬一患上受保的危疾,連同已累積的紅利,賠償額肯定不止50萬了,相信也可應付這時才來襲的重病了!」

「妳這提議也有道理,難怪近年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替他們買一份有儲蓄的危疾,讓子女們用最便宜的價錢買定一份重病的保障。」

「妳說得對呀!我知道,很多父母就是當一份禮物送給自己的子女!」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