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拆解中小型內銀風險

發佈時間: 2013/11/05

近期兩隻中小型內銀股招股,身邊很多朋友都有興趣認購。其中已截止招股的重慶銀行(1963,下稱重銀),規模比三年前,它的「同鄉」重慶農村商業銀行(3618,下稱重農商)還要小,而重農商過去幾年的股價表現令人相當失望,現價仍然「潛水」,而這隻以城市地區為市場的重慶銀行,我認為風險比重農商更高。至於另一隻來自中部省份安徽的徽商銀行(3698,下稱徽商),規模要比重銀大,質素也比重銀稍好,由於定價不算高,小注認購也無妨。

但撇開這兩隻股是否值得認購或投資的問題,我反而想透過它們的招股書,為大家拆解一下這些中小型內銀股的風險。

幾個月前,我提過內地銀行發行了很多高息理財產品。我曾經形容,這些產品背後其實跟「迷債」差不多,現在從這兩家銀行的招股書中得到了一些印證。

「高息理財產品」增收益

首先,區域性銀行的存款增長不及全國性銀行,它們為增加資金來源,便發行一些理財產品去吸納更多資金。銀行普遍提供比存款更高的利息,加上年期不算長,故能吸引存戶把銀行戶口的錢「搬」一些出來買這類理財產品。

對銀行來說,雖然它們需要多付一點利息,但因客戶是買「理財產品」,而非單純的存款,故需付手續費,令銀行賺到fee income,可彌補部分開支。

而銀行籌集到的資金,會拿去幹甚麼呢?據該兩本招股書透露,主要用來買銀行同業間的短期債券,又或投資信託受益權。姊妹們,短期債券較易明白,甚麼叫信託受益權?簡單來說,就是銀行將錢轉給一些信託公司去管理(或買入一些信託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再由這些信託公司以它們的名義去貸款給客戶。

銀行願意這樣做有兩個原因:首先,那些客戶的質素未必是銀行可直接做的一批,透過信託公司做,再加一些擔保的安排,銀行便可以吸納這些客戶;另外,銀行向信託公司買入的信託受益權,不會視為客戶貸款,即不會加大銀行的貸款規模。還有的是,銀行可賺到利息收入。

除信託受益權外,銀行也可將錢轉去證券公司的「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定向資產管理計劃」跟信託權益投資是同一回事,不過這次是證券公司,而非信託公司。

同樣地,證券公司拿了銀行的資金,也是以自己的名義,向它們的客戶放款,而銀行就賺取利息收入。

地方債是計時炸彈

姊妹們,昨提過除理財產品外,投資者擔心內銀的另一個「計時炸彈」是地方債。

根據該兩本招股書披露的資料,跟大部分商業銀行一樣,它們都要參與一些跟當地政府有密切關係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參與方式可是直接借錢予地方政府,又或買入這融資平台發行的「理財產品」,間接借錢予地方政府。這一刻,商業銀行借錢予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尚未有監管。

說到這裏,相信姊妹們應該明白,這些地方性的內銀股,又或者中小型內銀股,經營風險是會比大型內銀為高。從另一個角度看,投資者的風險也高,大家務必小心。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