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廣標
曾廣標

救市持久戰

發佈時間: 2018/10/26

救市持久戰

中國第三季經濟增長放緩至6.5%,官方則側重於首三季仍有6.7%的增幅,認為情況可控。同時,最高決策層以不同的語言為疲弱的股市打氣,令股市一度出現反彈。但在稍高位亦見有資金離場;加上人民幣滙價仍在低位徘徊,不少分析員認為美元兌人民幣跌穿7算是遲早的事,這不利於境外資金積極增持中國內地股票。

股價和滙價同時下跌,在內地對財富效應造成的負面影響很大,加上在調控樓價,部分省市甚至出現減價潮,這在心理上對投資者是接連的打擊,也會影響到整體的消費意慾;因此當局選擇穩住股市作為紓壓的工具。

出事股票 只應擇優而救

中國不少權重藍籌股票的市盈率已跌至十倍以下,而這些公司絕大部分的盈利還是有增加的。因此,整體股市的回落,心理因素遠大於實質因素;股市持續下挫已與基本面有所脫離。

一些民營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東,不少人把股票拿去抵押,套回現金進行其他投資,甚或股票買賣,而當股權抵押跌至要被迫平倉,則股價下跌與斬倉變成惡性循環,令股市可能變成無底深淵,當個別地方政府開始出手援助,便引來其他省市效法,而最後也成了最高決策層的共識,出現齊齊發功的場面。出事的股票不可能全部都救,否則國家隊只會接火棒者。因此只應選擇性救援,若加倉,也應選擇有實力的藍籌股和權重股票。

至於救助有股權質押問題的公司,我認為要顧及有關公司是否還有存活的前途,及其倒閉對勞工市場有多大的影響。問題公司不少是民企,若只是一時之間周轉不靈,則由國家隊或國企入市托住股價,及金融公司商討重整債務,在特定的環境下是必須的,以免導致欠薪及倒閉潮。

這似是「國進民退」,但不等於是由國企去取代民企,而是暫時由國家資金注入一些民企協助其渡過難關,日後也可退出。在經濟放緩及貿易戰之際,保證勞工市場旺盛是重中之重,這樣,社會才可維持穩定。

救市不等於只是入股或在市場買股票,而是要提供較佳的經營環境,惠及公司及個人,這樣才可應付環球經濟可能將會整體下行以及貿易戰可能持續升級的持久部署。

穩住就業 發展內需市場

滙價向下有助出口貨品的競爭能力,但會影響民眾消費情緒;只要本地基本物價穩定,受薪者的實質收入有增長,則內需市場還會持續發展。

至於樓市調控政策,則應持續下去,以遏抑已過高的樓價,但整體樓房供應,特別是公營房屋必須大力增加,則所涉及的上下游50多種行業,才不會受較大負面影響。

中國經濟在轉型之際遇上特朗普打貿易戰,企業的經營必定受壓,而股市是經濟的寒暑表,難免受影響,但優質股票出現超低股價時;反而是投資者買入和持有的好機會。在今輪淘汰賽後,但願中國股市能夠逐漸與價值投資法接軌。

(原文刊於《經濟通》)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曾廣標 著名國際問題專家和財經評論員
欄名: 國金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