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酒

發佈時間: 2018/12/21

魔鬼酒

上期寫了篇「香檳暴動」,做資料搜集時無意中發現了一段跟香檳有關的故事,覺得很有趣,想跟讀者分享。12月聖誕月,一連串慶祝活動聚餐都少不了開瓶香檳慶祝一番,其實我以前常想為甚麼慶祝要用香檳?為何不用更名貴的勃艮第酒?莫非只為開瓶時那「砰」的一聲像放鞭炮一樣熱鬧?

這可能跟地理位置有關。香檳區被稱為歐洲的「十字路口」,位於德法邊界,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歐洲歷史上大大小小的戰爭,基本上香檳區都沒能倖免。所以根據傳統,法國君王都在香檳區的蘭斯加冕,香檳自然順理成章用於加冕慶典中。

雖然香檳一直被冠以慶祝用的喜慶酒,但其實從前的香檳卻是無數次的悲劇發酵而成的葡萄酒。氣泡酒是偶然釀成的,在18世紀初期,人們對於發酵及二氧化碳氣體的產生還沒有足夠的了解,瓶內過大的氣壓,往往使瓶身爆裂或瓶塞彈出,當一瓶爆時便引起其他瓶的連環爆炸,酒窖損失20至90%的藏酒是家常便飯。

影響產量事小,人命傷亡才事大,酒窖工人需要穿戴鐵質的面具(類似棒球防守員面具)以免受傷。所以當時氣泡酒被冠以隨時奪去性命的「魔鬼酒」稱號。

數據指出,一瓶香檳中約含490億個泡泡,數字略少於銀河系星星的數量。在劇烈搖晃後瓶塞飛出去的一刻,速度可高達每小時24.85英里。曾有一次英國飛往土耳其的航班上,空姐給一位乘客開香檳時,瓶塞竄打到機頂,直接打壞了面板,氧氣面罩跌出,機長急降米蘭搶修,結果飛機延誤了七個小時。

大家今個聖誕開香檳時,還是要小心為上啊!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安祖莉 資深酒業投資者、美酒佳餚追隨專家、慈善加品味生活達人。
欄名: 酒酒趯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