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儀博士
唐文儀博士

葛花是解酒良藥

發佈時間: 2019/01/28

葛花是解酒良藥

大時大節,跟親朋好友相聚,興之所致,少不免「飲番兩杯」,難怪每逢佳節前夕,身邊總會有人問筆者關於解酒的方法。

筆者只是平凡人一個,不抗拒喜慶場合的美酒佳餚,但行醫多年,早已明白嗜酒的禍害,所以會多番提醒自己和身邊的老友,凡酒淺嘗即止。

《黃帝內經素問.厥論》︰「酒氣與穀氣相薄,熱盛於中,故熱遍於身,內熱而溺赤也。」《本草綱目》記載︰「酒,天之美祿也。少飲則活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從中醫的角度,酒精屬於濕熱之品,過飲容易生痰助火,若然體質偏燥熱,即平時容易生暗瘡、喉嚨痛、小便黃等,多喝酒如火上加油,症狀加重,更甚是傷及脾胃肝膽。現代醫學亦早已證實,酗酒對人體消化系統與神經系統的害處。

萬一「飲大了」點算好?這個時候,葛花會是好幫手。葛花是一種在南方生長的植物,為葛的未開的花蕾,是傳統醫藥中最具代表性的解酒藥。葛花性味甘、平,無毒,有醒平和胃、解酒之效。《別錄》提到「葛花消酒大勝」,近代的《全國中草藥匯編》提到葛花具有解酒止渴的功能,用於酒醉煩渴。

中醫有一條名為「葛花解酲湯」的古方,是相當有權威性的解酒秘方,記載自元代醫學家李東垣《脾胃論》一書。此方組成成分包括︰白朮、青皮、橘紅、白茯苓、豬苓、澤瀉、人參、神曲、木香、白荳蔻、葛花和砂仁。磨為細末後用米湯或白開水調服,水煎服亦可,藥後得微汗,有化酒祛濕、溫中和胃的功用,主治飲酒過度、消化不良、胃酸過多、大便溏瀉等濕傷脾胃的症狀。

當然,想簡單些,可以用葛花15克、枳椇子五克和少量陳皮,四碗水煎成一碗水溫服,有解酒氣和化氣的作用,幫助紓緩宿醉引起的不適如頭痛、頭暈、口乾等。順帶一提,枳椇子也是解酒良藥,下篇再說。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唐文儀博士 註冊中醫師
欄名: 中醫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