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兔變成大罪

發佈時間: 2019/02/15

吃兔變成大罪

最近十幾年,每年二月中都到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納試酒,一星期內到三、四個著名產區試當年上市的新酒。試酒始終是工作,雖然充滿樂趣,而真正令我樂此不疲的,是意大利美食。

認真說來,意大利的美食之都是博洛尼亞(Bologna),世界各地流行的肉醬意粉,那醬就名Bolognese,不過這道菜其實不算正宗,意大利人一般用寬條麵來拌肉醬,而肉醬的材料就多姿多采了,牛、豬、羊肉、魚、禽、野豬、兔、野兔都可以,有時是兩種混合的,例如牛肉和豬肉。

冬天在意大利中部,是吃野豬和兔子的季節,野兔肉醬比較少見,到酒莊作客,主人端出一盤野兔,就是待之以上賓之禮。野豬也是名貴菜式,產酒區野豬甚多,農民打來作野味,既飽口福又可維持生態平衡。

在餐廳吃野豬,大多是肉醬(ragu),兔和野兔也如是。野豬是cinghiale,兔是coniglio,野兔是lepre,如果不吃這些寵物,就不要點有這些材料的麵食了。我是因為吃得多,也學習了怎樣煮。但我上載了一張野兔肉醬寬條麵的照片,馬上引起台北朋友的回應,說兔兔這麼可愛,怎能吃!差點要和我割席。

台灣居民愛兔仔特別深,彼邦農委會近十年來多次想推廣兔肉,都給愛兔團體罵得落荒而逃。有餐廳敢賣兔肉的,也不斷受到滋擾。連歐洲廚師來星級酒店客串,如敢推出兔肉菜式,也會被罵得狗血淋頭。

其實台灣人吃兔,也有至少幾十年歷史,由二次大戰後一直吃到70、80年代。香港50、60年前也流行薑汁酒燉兔來祛風。那時雞貴,所以用兔。先祖母弄這湯很拿手,她飲湯,分我兩塊兔肉,可能因此,在歐洲市場看見兔仔很興奮,忍不住買來到朋友家燜之。

中國吃兔歷史很悠久,有人說兔是原產於歐洲地中海一帶,《周禮》已提到「兔醢」,即兔肉醬;《詩經》更有詩曰︰「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即是烤兔肉。

現在中國吃兔最多的是四川,據說一年吃了三億頭,人均三頭,麻辣兔頭更是著名小食。中國養兔不夠供應,要求諸外國,近年更引入法國種兔。

吃兔肉在南方並不流行,據說因為兔仔不宜亞熱帶氣候,而在中原一帶就粗生粗養。雖然兔肉好吃、環保又健康,但不敢推介,只求愛兔之友不把我罵化就好了!我只在蠻夷之邦吃兔,入鄉隨俗矣。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劉致新 權威的紅酒評論家、著名品酒家及美食家、《酒經月刊》總編輯,喜歡飲食和學習古老飲食文化。
欄名: 醉飽高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