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健儀
方健儀

記者靠啥維生?

發佈時間: 2019/02/25

記者靠啥維生?

近日突然很多人問我某位當紅舊同事的聯絡方法,我在徵得當事人同意時,亦嘗試向尋找聯絡的朋友闡述新聞部的規矩。我︰「別嫌我多事,其實舊公司記者係唔可以接受訪問,或接外面工作。」她︰「咁拍網上廣告得唔得?」我︰「當然唔得啦,如果得,該位同事已經發過豬頭丙啦!」她︰「乜咁嚴㗎?點解唔畀人撈外快?除非記者人工有番咁上下,否則點維生呀?」

在短短的WhatsApp對話中,該位朋友說了兩個重點。首先「乜咁嚴㗎?」對的。我認同前輩們的說法,「記者的身份是訪問人,並非被人訪問」,而且傳媒作為社會第四權監察,如果記者一方面監察,一方面收錢幫某公司賣廣告,萬一廣告商的高層被廉政公署拘捕,就有關報道,該記者能否公平公正?存在疑問。

另一重點是「記者人工」,這個題目已不再新鮮,由我20年前入行,甚或遠古時期已經討論,起薪點沒有倒退已偷笑了,在此不多討論。在這基礎上,人們不禁問,記者如何維生?入行前已被告知做記者不會發達,要發達就不要做記者,所以不用堪輿學家算命,我也預知將來不會大富大貴,加上公司嚴格規定,因此以前我確實沒有「撈外快」的概念。收入相比其他專業的同學低,但省一點也可過活的。

為何還要做記者?大概我那位當紅舊同事是一個好例子。兒時已立志做記者,更明確要當該電視台記者。經歷多次改朝換代,傳媒生態的轉變,他繼續留低。很多人問他為何不走?很記得他說過,如果一個地方再不能給予他工作滿足感的話,他便會離開。近期每晚看電視,我很實在地看到他的滿足感,是旁人未必感受到的滿足感。除了公司的支持,他本身的努力不能抹殺,也是他繼續留下拼搏的動力。

對很多人而言,人工可能是工作的最重要因素,但對於我這位舊同事,及部分現職記者而言,金錢是其次,工作帶來的自身滿足才是生命泉源。董伯伯說過︰「離開很容易,留低卻很難。」但只要明確目標,留低其實不難。

不要時時用自己的尺量度他人,請支持仍然拼搏的新聞從業員!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方健儀 傳媒工作者,包括電視電台節目主持、司儀、大學兼任講師、傳媒顧問等。
欄名: 破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