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性亢奮?

發佈時間: 2019/02/28

不理性亢奮?

近日中港股市都升,是個實質牛市,還是個在風口的豬市?

1998年(印象中是這年),時任美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叫齊華爾街12金剛(大行)告訴他們,當時的市場升,是「不理性亢奮」,美股回軟了些許,但就一直升至2000年科網爆破。

2007年、2015年A股都有不理性亢奮時刻,結果大家都知,之後跌到隻狗咁。今時A股又是否出現不理性亢奮?

據《上海證券報》前日的報道,31萬股民跑步進場,結果是逼爆證券行,連開戶網絡都逼冧︰

「中證登數據顯示,A股市場上周新增投資者31.61萬人,較前個交易周環比上升53%。

激增的市場人氣直接刺激了兩市交易量的放大。今日,滬深兩市成交總額再度放大至1.0977萬億元,超過昨日的1.0406萬億元,續創2015年11月以來新高。」

A股投資者激增

短時間多了這麼多股民,是理性還是不理性?

「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認為,這輪行情既不是非理性的躁動行情,也不是典型牛市行情,而是合理的估值修復行情。市場從中長期視角看大概率處於熊尾牛頭階段,應該總體持積極態度。但需要注意這個階段市場特徵是趨勢性不強,多呈現震盪特徵,操作需把握波段。

財通證券表示,現在股市要形成長期大牛市不可能單純靠流動性驅動,必然需要基本面利好的支撑。而基本面的驗證需要時間,短期基本面的轉暖趨勢仍不夠明顯。因此,即使未來形成長期大牛市,也很難一蹴而就,投資者需要警惕大幅回調的風險。」

一個典型例子是東方通信,市場一直炒她與5G有關,但公司連發7度風險提示,講明她沒有做5G,但市場仍炒上。

「去年10月這隻股票的最低價僅為3.7元,80多個交易日,股價暴漲10倍。

東方通信究竟是何方神聖?東方通信風險公告稱,公司主要有4塊業務,其中營收佔比最大的智能自助設備產業,與5G通信網絡建設沒有關聯,公司其他的幾塊業務,都與5G關聯性不大。說直白一點,就是東方通信目前跟5G沒啥關係,更別提指望依靠5G來壯大業務了,股價飛漲純粹就是題材炒作。

東方通信業績究竟怎麼樣呢?公司基本面能否支撑如此瘋狂的股價呢?目前,東方通信市值近400億,但2018年前3季度營收不到20億,淨利潤還不到1億。東方通信21日的公告也說了,同行業的市盈率為30倍,而她的靜態市盈率已經到了295倍,遠遠高於同行業水平。

專家表示,這種沒有基本面支撑的大肆炒作,是非常危險的,參與的資金都很清楚,就是在玩擊鼓傳花的遊戲,就看誰接最後一棒誰倒楣,這就好比徒手接飛刀。」

乏業績資金支持

「『沒有業績的公司不是牛,是風口上的豬』、『就像小米的雷軍所言,起風的時候豬也能飛,甚至飛得最高,但風停的時候,豬也死得最慘』。

因2015年鼓吹牛市『5000點不是夢』而一戰成名的知名份析師任澤平近期在公開場合表示,他覺得今年A股一定比去年好,有兩個原因︰

第一,貨幣寬鬆了。房地產也好,股票也好,根本是資金,錢多了就漲,錢少了就跌。

第二,為甚麼今年肯定比去年好?因為去年是A股歷史上跌幅第二,不可能再跌出來第一來。『開玩笑。今年會比去年好一些,有一些恢復性的。』任澤平說。

另一名明星分析師姜超也在近期撰文稱『看好股市,看淡樓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便宜就是硬道理』。

姜超指出,從市盈率來看,2005年上證指數PE為17倍,而2008年的市盈率最低到過13倍,其實都高於當前11倍的估值。這意味着從市盈率角度來看,當前的A股比過去兩次大熊市的最低點還要便宜很多。高估值很難賺錢,低估值才能賺錢。

大家都在期待大牛市時,也有專家出來潑冷水。

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表示,當你奢望大牛市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2015年大起大落的教訓︰對投資者來說,大部分人最後沒有賺到錢,甚至成為了暴漲暴跌的犧牲品,短期投機沒有看上去那麼好玩,價值投資最終還是會戰勝投機。

如果市場接下來演變成2007和2015那樣的瘋牛市,對投資者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牛市的基礎還不夠牢固,泡沫愈大風險愈大。很多人連新主席的面相都分析了,卻忽視了市場最核心的兩個軟肋︰

第一,現在沒有2007年那麼好的業績。

第二,現在也沒有2015年那麼充足的資金。」

外資流向須看緊

亦要留意,截至2月26日,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533份減持計劃,涉及288家上市公司。僅2月26日期間,就有15家公司披露減持計劃。就整體規模來看,上述計劃最高可減持50.53億股,估算減持市值達468億元。其中有85起減持計劃屬於清倉式減持,涉及54股。

清倉減持,就不是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這樣的分歧,而是大股東將不見了,誰來扛大旗?

另外,北向資金的流向是有變動的,《證券時報網》有以下報道︰

「2月25日,北向資金整體小幅淨流出7.16億元。其中,滬股通淨流出25.31億元,深股通方面淨流入18.15億元。一出一進,或許意味着北向資金25日的操作並非單純『獲利了結』,而更像是調倉換股。滬股通標的中,北向資金25日重點減持了金融板塊,並對大消費行業的具體標的進行了調倉。大消費板塊中,北向資金對白酒龍頭的胃口似乎有所減弱。與之對應,北向資金對科技類股票的熱情較高。」

撰文: 石鏡泉 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電台財經節目主持人
欄名: 政•經•頑石不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