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復活島#慢性衰亡#鳥人崇拜

發佈時間: 2019/03/22

復活島#慢性衰亡#鳥人崇拜

「這裏是我們小時候住的地方。」我們在復活島的導遊指着一些地洞說。那可是多條在地下縱橫交錯的地道,30年前,他的生活像原始人。他土生土長,玻里尼西亞人,喜歡唱歌,教我們鑽木取火、用竹枝造弓箭……樂此不疲。

公元前1200年,新畿內亞東北面Bismarck Archipelago出現了一個族群,既可耕田又可航海,同時懂得製作帶文化風格的陶器。他們在海上東行了大約1,600公里,經過所羅門群島來到斐濟和東加,他們就是玻里尼西亞人的祖先。

雖然玻里尼西亞人連羅盤都沒有,卻屬一流航海家。到了公元1200年左右,夏威夷、新西蘭和復活島這三個點之間的海洋裏,每一個可以居住的島嶼全部被他們發現了。

另一方面,復活島島民採用的魚鈎、魚叉和銼刀等,全都具濃濃玻里尼西亞風格;而科學家亦為從石頭平台找到的12具骸骨進行DNA分析,證明和玻里尼西亞人相若;再加上在復活島最古老的遺址中取得了島民用過的木炭和吃剩的海豚骨,經碳14分析,估算該島最早有人居住的年份大概稍微早於公元900年。

當歐洲人來到復活島,發現島上的玻里尼西亞人,其實在這些白人眼中他們就是野蠻人,但竟可雕造豎立起這麼巨大的雕像,而且還打造出美麗的石頭平台來豎立雕像,真的奇怪。

復活島上的巨石由雕刻搬運到豎立鞏固,都需要一個複雜而且人口眾多的社會才能做得到,背後當然是要一個富庶的經濟生活環境。

造像工程需要豐富的糧食外,還要很多又長又粗的繩索(多纖維樹皮),才可讓幾十至幾百人拉動重幾十噸的石像,還要很多粗大樹木做木梯、木橇等搬運工具。但在歐洲人登陸時,他們在島上看不到有甚麼樹,復活島像個不毛之地。那些用來造繩索和木頭工具的樹木哪裏去了?至於如何搬運石像,更是一個謎。

當時沒有甚麼起重工具,如何雕刻、運送和豎立?既沒人見過,亦無文字記錄,如何得知?於是找島民了解他們的歷史,有否蛛絲馬迹;再加上採石場留下的不同階段雕像,以及現代科學家進行的各種搬運實驗,得出的結論是:以人力還是可以把石像運到十數公里外的地點。

文明不是剎那間崩潰,反而是慢性走向衰亡。導遊帶我們到海邊,指着一個外島,說了一個悲慘的故事︰那些年間部落間爭鬥不絕,即使大酋長也控制不了,部落民不再崇拜祖先和巨型石像,改為信仰「鳥人崇拜」。話說那裏有一座火山Rano Kau,附近海邊村莊Orongo前面有一小島Moto Nui。在一個每年一度的比賽中,各個部落分別派出一名代表,從Orongo跳進海中游到Moto Nui,找到並帶回每年第一隻Manutara鳥所生的蛋(當地人認為這種鳥十分神聖)。得勝一方在之後一年會被供奉,所代表的部落也將得到較多食物和資源。新秩序看似公平,勝者為王。可是這班代表,原來會先在距離小島最近的岸邊受訓,學習攀崖求生,同吃同睡幾年;直到一天各自代表所屬部落,負責搶奪鳥蛋。為了一年衣食無憂,一場生死搏鬥就此展開,代價是殺死那些昔日曾與自己共同生活的小夥伴們。

人類在孤懸的海島上,瘋一樣的雕刻巨石,亦瘋一樣的競爭擊殺同一族人,既破壞大自然,又滅絕人性,最終為自己帶來滅亡。人類文明的殞落,令人心生悵然;同樣的傻事,今天在我們身邊不斷重演。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