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考試的二三事

發佈時間: 2019/03/25

公開考試的二三事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讀書何嘗不是同一道理?考生苦讀多時,像是為了應付一個公開考試。不少校內成績優異的學生,於公開試失利,成績未如理想,究竟有甚麼心理因素影響了他們的臨場表現?

首先,同學認定考試成敗的原因是關鍵,心理學的自利性偏差解釋,人們一般傾向將自己的成功歸功於個人的努力,而遭逢挫敗時,則認定是環境因素影響,例如成績不好,是因為考試時被鄰座考生的咳嗽聲干擾。這種偏差是因為人們在失敗時希望減少個人責任,而成功時卻希望將之歸功於自身條件,藉此證明自己的能力。

苦讀多年,面對決定前途的公開試必然感到壓力。社會心理學家Claude Steele於1997年的實驗,將黑人和白人的學生各分兩組,共四組進行測試。研究人員只告知其中兩組的黑人和白人,該測試與智力掛鈎,結果顯示白人的兩組表現差不多,但黑人獲預先提示的一組則表現較差,原因是他們受種族背負的壓力所影響,導致表現不佳。適度壓力固然有助提升表現,但過多則會造成反效果。

怎樣才能於考試前後擁有強大的心理質素去面對壓力和恐懼呢?

你應當理性探討個人表現的成敗,試着更聚焦於內在因素,相信自己的能力,並減少被外在因素所影響。

考試後則不要糾結於某科的表現,以減少這種焦慮影響下一科的表現。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黃仲遠、李秋婷 港台節目《捉心理》,逢周日晚8時30分至9時,港台第一台播出。
欄名: 捉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