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挪威奧斯陸#《吶喊》#人生柱

發佈時間: 2019/04/12

挪威奧斯陸#《吶喊》#人生柱

去過兩次挪威,一次是80年代末由英國Newcastle坐船去Bergen,開着車遊山看水;另一次是幾年前在Bergen坐船往Kirkenes看北極光。

兩次都有去奧斯陸,看「人生柱」,看Edvard Munch(孟克,1863-1944)的《吶喊》(Skrik / The Scream)。「人生柱」在Vigeland Park內,一個行上半天也走不完的露天雕刻公園,是雕刻家Gustav Vigeland(維格蘭,1869-1943)一生的心血。公園內共有200多件雕刻和600多個雕像,主題--人生。

甚麼是人生?不外乎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生老病死,像定鏡般停留在花崗岩和青銅鐵的面相上。這些雕塑,旁觀世態般,而公園裏的遊人,有駐足凝望、有自得其樂……一靜一動之間形成強烈對比。

年輕時看人生柱,雖然震撼,卻只停留在其氣魄恢宏,雕工精細而真實,覺得很靚、很漂亮。其實整個雕刻公園很大,人生柱只是其中一部分。

1900年,雕刻家維格蘭向市政府提出一個叫「噴泉」群像的構想,原本計劃只放在議會前的廣場內,但他不斷refresh想法,結果變成今天見到的Vigeland Park。由入口起分橋、噴泉、人生柱三部分。

從大門入,橋的兩邊有許多青銅人像,既有沐浴愛河的男女,又有手舞足蹈的舞者,亦有相親相愛的父子、生氣跺腳的男孩,這些青銅像正表達人生的喜怒哀樂,都因為人的愛慕情慾而起。

可惜人生並不圓滿,那感覺正好以噴泉來形容,六個巨人扛着的噴泉,代表着人生不同階段的負擔,滿瀉四溢的流水,寓意生命如水般流逝,悲歡離合,黯然神傷。

而人生柱則位於公園高處,這件高14公尺的作品,是由一整塊花崗岩鑿出來,據稱三個石匠花了15年而成。人生柱上刻有121個人生百態,由下往上,每個人層層疊,訴說着人生老病死的循環故事。

年紀大了,或許明白雕刻家的意圖,人面對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生老病死,看似無能為力,卻冥冥中像展示人生輪迴的把戲。

奧斯陸,一個只為了看孟克的《吶喊》也值得去的地方。《吶喊》收藏在挪威國家美術館,而他死後留下的作品很多,單是捐贈給奧斯陸市政府的作品已數以萬計。他是挪威最著名藝術家,與梵谷同屬表現主義畫派的先驅。

孟克幼年經歷母親姊姊的死亡,因此畫作中的主題都圍繞着病痛和死亡。早年畫作《病童》(L'Enfant malade)一鳴驚人,不過,多愁善感的他卻日見焦慮。他的《吶喊》正表現出人與人和人與環境的疏離,畫中那個受到驚嚇而扭曲變形的人,充滿無奈,空氣中的色調,冷色的背景,加上不安的筆觸,透露出畫家心中的焦慮,除了吶喊,別無他法。

孟克的畫,是看不透,放不下的執着;維格蘭的雕塑,是看破了,放下後的自在。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