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豬肉諸多講究

發佈時間: 2019/04/26

吃豬肉諸多講究

復活節假期重看《隨息居飲食譜》,此書乃清末名中醫王士雄在上海逃避太平天國戰亂時著作,從中醫角度寫食物的性味宜忌,如不相信中醫者可以不看。中醫理論雖玄,也非全無依據,最明顯的例子是,傷風咳嗽有寒熱之分,服藥之餘再慎飲食,則痊癒速。

年前在波爾多試酒時偶感風傷,咳甚,某中醫按脈後吩咐︰寒咳,暫勿吃生果蔬菜,否則愈吃愈咳,肉卻不妨多吃。切實執行,酒也不沾以示誠意,但進展仍緩。某晚與友聚,興起小酌一杯威士己,晚上竟然咳少了。翌日覆診語中醫,彼笑道︰當然,因為威士己性熱,可治寒咳也。心裏罵他︰又唔早講!

豬肉很有益,但王士雄說只能吃閹了的豬,且不宜多吃,否則「助濕熱,釀痰飲,招外感,昏神智,令人鄙俗……一切外感、哮嗽……諸病忌之,其頭肉尤忌……」

讀者不要誤會,本人又想變神醫,非也。本欄只談飲食,偶及兩句中醫想法而已。

吃燒豬,時常跟一碟砂糖,吾等慣以葡萄酒佐膳,常排斥之;因糖與醋皆甚難配酒。王士雄認為,吃豬肉最有益的方法,是把肉抹上薄薄一層糖霜,乾蒸至極爛才吃,則「味全力厚,最為補益」,可作為「養老之物」。吃燒豬配砂糖,可能亦此道理。

將豬肉醃製風乾,性味變得更有益。

王士雄介紹了一種「千里脯」︰冬令極冷之時,取去淨毛好豬肋肉,每塊約二斤餘,勿侵水氣(即不要洗),晾乾後去其裏面浮油及脊骨肚囊,用糖霜擦透其皮,併抹四圍肥處懸風多無日之所,至夏煮食,或加鹽醬煨。這樣除了「味極香美,且無助濕發風之弊,為病後、產後、虛火食養之珍」。

中醫認為豬肉動風發濕,但對金華火腿則評價甚高,更說有些人忌吃新鮮豬肉,但可以吃火腿。只是「外感未清,濕熱內戀,積滯未淨,脹悶未消者均忌」。

用金華火腿進補,要選金華東陽出品,冬月造逾二年陳者,取腳骨上第一刀(俗名腰封)刮洗乾淨,整塊置盤中,飯鍋上乾蒸悶透,如是七次,極爛而味全力厚,切食最補。然必上上者,始堪如此蒸食,否則非鹹則鞭矣。鞭,即我們說的粗嚡。王士雄說︰「老年齒落,或病後脾虛少運,則熬湯、撇去油,但飲其汁可也。」他甚至教人醃火腿!

粵廚有一骨子菜,名為「燒雲腿」,亦以糖醃火腿,想亦符醫理,江浙菜的蜜汁火方、冰糖圓蹄,也皆同理。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劉致新 權威的紅酒評論家、著名品酒家及美食家、《酒經月刊》總編輯,喜歡飲食和學習古老飲食文化。
欄名: 醉飽高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