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社會反思加班文化

發佈時間: 2019/05/02

東亞社會反思加班文化

內地一班電腦程式員上月在一個網上平台,發動一項名為「996.icu」的運動,挑戰在行內盛行的加班文化。「996.icu」意思即是每日朝九晚九工作,每周工作六日,做到入深切治療部。但企業管理層對運動持相反態度,阿里巴巴主席馬雲說,能夠996工作是一種福氣,希望年輕人明白,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擁有百多年歷史的國際勞動節,原意是爭取八小時工作制,但時至今日,並無在中國互聯網行業開花結果。這個行業過去快速擴張,人才需求大,需要用高薪及公司股份去挖角,員工覺得以996換取優厚報酬無可厚非。但近年很多互聯網概念冷卻,企業減慢擴張,員工對996的不滿因而爆發。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春玲警告,996工作制不會有好處,日本就因為加班文化而嚇怕年輕一代,這情況已在中國出現。

東亞地區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奇迹,其中一個成功因素,在於廉價而願意長時間工作的龐大勞動力,加班文化植根於東亞,特別是帶領東亞起飛的日本。日本放送協會一名31歲女記者,2013年因為心臟衰竭在家中暴斃。調查發現,她死前一個月加班159小時,只有兩日休息。「過勞死」情況出名到連《牛津英語字典》亦收錄了這字(karoshi)。東京政府意識到問題嚴重,故實行新例,首次列明加班時數上限及違反條例的罰款,希望改變這種情況。

南韓亦出現地獄加班文化,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南韓人的一年總工作時數達2,024小時,是全球第三高。文在寅政府為了扭轉這種情況,去年起逐步實施一周52小時工作制,每人每周不得工作超過52小時。台灣在2016年實施五天工作制,訂明每周工時縮短至40小時。類似的996爭議及反思,早已在東亞各地出現,未來如何走,有待社會取得廣泛共識。

(本欄逢周四刊登)

撰文: 商業電台新聞部 商業電台《國際風雲》,逢周三新聞專輯內播出,深入分析國際及兩岸大事來龍去脈。
欄名: 國際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