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酒屋前世今生

發佈時間: 2019/05/17

居酒屋前世今生

很喜歡看飲食掌故,收到三月面世的中文版《居酒屋的誕生》*,趁佛誕假期,兩天便翻了一遍。當日雖然茹素,但看此書也好像飲酒食肉。

經常單獨到居酒屋飲酒小吃,老闆更為我準備了心愛的Gin,讓我飲清酒之餘可以換換口味。有時心想,為甚麼沒有中菜的居酒屋?

也不是完全沒有的,魯迅筆下的咸亨酒店,應該便接近居酒屋的形式,到那裏溫四両酒,來一盤花生米、豆腐乾……清朝北京前門外的大酒缸也類似。西方的酒吧也相似,尤其是英國無處不在的Pub,完全是另一種形式的居酒屋--以酒為主,食品是配角,都是很多單身漢去的!

說起來,嶺南也有這種給單身漢用膳的地方,不過我們是在早上︰飲茶的茶居。從前俗稱三茶兩飯,有早午晚茶。茶居也有少許酒類供應,很多三行工人就喜歡清晨在茶居來碗叉燒飯,配二両雙蒸才開工。茶居的點心和居酒屋的小食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更巧合的是,大家都用「居」字。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是前人一副甚巧的對聯,可有興趣開一家「天然居酒屋」?

居酒屋就是在酒屋飲酒的意思,是由賣酒的店變成給人飲酒吃食的地方。居酒屋歷史原來只有200多年,據飯野亮一考證,居酒屋這名稱,要到1748-1751年間才出現。

1748年就是乾隆13年,美國還未成為獨立國家。江戶(即東京)因為德川幕府駐在當地而非常繁榮,很多單身男子來此公幹,成為巨大的消費力量,要找地方飲食,居酒屋便應運而生。清末上海因為租界而繁榮,1949年後香港崛起,也都是因應時勢。

居酒屋的食物,最初非常簡單,是塗上味噌的豆腐片,而且很多時是站着喝酒。繙譯者將當時17音節的俳句譯成五言絕句,很傳神︰「居酒屋之中,何者為款待,立而飲酒兮,酒香猶更勝。」到了17世紀末,江戶已出現醉酒問題,將軍綱吉要發出命令(1696年)呼籲飲酒要有節制,不准灌酒。不過,到了19世紀初,江戶還流行大喝大食比賽,食品也愈來愈多樣化,有蒲燒鰻魚、滾滷小芋頭、禿湯豆腐、紅燒、味噌烤魚、鯡魚卵、關東煮、鹽烤沙丁魚,當然還有各種魚生,以及各種小火鍋。

當時江戶流行吃雁和鴨火鍋,後來才有雞鍋。這種小火鍋真是只供小食的,有俳句︰「一爐小火鍋,香氣垂人涎,半生半熟時,已然食盡耳。」居酒屋也引起了日本飲食風尚的變化,下回續。

*《居酒屋的誕生》,飯野亮一著,陳令嫻譯,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劉致新 權威的紅酒評論家、著名品酒家及美食家、《酒經月刊》總編輯,喜歡飲食和學習古老飲食文化。
欄名: 醉飽高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