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物者的心理學

發佈時間: 2019/05/20

儲物者的心理學

香港的居住空間狹小,但仍有不少人喜歡收藏物品︰小至郵票、錢幣,大至玩具,甚至像酒和珠寶一類的奢侈品。這些被收集的物品通常具有系列性,收集者會在收藏的過程中因系列被擴充而感到滿足。不論物品的價值為何,收集者往往感到難以丟棄物品,物品長年累月囤積下來,導致家中擁擠又雜亂,甚至為其社交及工作帶來負面影響。然而,收集者的心理並不能用精神障礙來解釋,那為甚麼人們喜歡收集物品呢?

收集物品之所以如此誘人,是由於其潛在作用。收集者會將一些物件與特定的人、地點或事件加以聯繫,物件因此具有情感上的價值。心理學家Frost指出,陷入收藏深淵的收集者,對於物品產生過度的依戀,將一些失落的情感投放到物品上,藉此得到滿足。這種表現某程度上是行為規避,試圖逃避一些感覺。另外,這種成癮的收集狀態,其實也反映收集者對於物品或金錢的價值產生錯誤判斷,例如將一些毫無價值的東西珍而重之,又或者喪失理智地收集奢侈品。

現代人常說對於舊物要「斷捨離」,難以自控的收集者或者可以嘗試尋求臨床醫生的幫助,通過認知行為療法改善成癮的狀況。更重要的是來自社區的關心與幫助,除了可以互相監督收集狀況外,也能夠讓他們減少孤獨感。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黃仲遠、李秋婷 港台節目《捉心理》,逢周日晚8時30分至9時,港台第一台播出。
欄名: 捉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