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死亡事件

發佈時間: 2019/06/26

青蛙死亡事件

自1970年代後期開始,研究兩棲類的專家發現,中南美洲和澳洲的青蛙、蟾蜍和蠑螈大量死亡,原因不明。直到1998年,他們才確認,罪魁禍首是真菌「蛙壺菌」。但到底它的殺傷力有多大?最近,《科學》期刊刊出的一份報告,令人震驚。

報告指,蛙壺菌直接或間接導致501個兩棲類品種數量大幅下跌,當中90個品種已有多年未曾再出現,相信已經絕種;有124個品種數目下跌超過九成。雖然近年的蛙類死亡率下降了,而且有60個品種的數量開始回升,但報告指,難以期望牠們可回升到未染病之前的數量,而且近四成受影響品種的跌勢仍然持續。報告更形容,這是由疾病所引發的最大規模野生品種消亡事件。

蛙壺菌經水源傳播,它會蠶食兩棲類賴以吸收水份和空氣的皮膚,最終導致其死亡。這種真菌源自朝鮮半島。研究團隊相信,是貿易活動將它帶到澳洲和美洲。因此,亞洲的品種並未受到太大影響。他們擔心,若真菌傳播到馬達加斯加、新幾內亞這些擁有豐富兩棲類物種資源的地方,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研究團隊促請各國加強管制野生生物的貿易活動。

(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邱焱 香港電台第一台《藍地球》,逢周一至周五播出,為聽眾帶來世界不同類別知識。
欄名: 《藍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