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添
楊偉添

知止而定

發佈時間: 2019/07/03

知止而定

上周,學妹在臉書上貼文「知止」兩字,不期然讓我想起在修讀預科(即現在的中六班)的中國文學課時,老師教授四書中《大學》一書的情景。

四書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作為四書之首的《大學》是「禮記」的其中一篇,據考證作者可能是孔子的後學輯錄了先輩前賢的話而成。而「知止」出現在全文的首章,抄錄如下:「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大學》既然是跟孔學有關,其中心思想也是儒家的中心思想,以個人的修身為基準。

在《大學》中「知止」的「止」歷來學者都有不同的解釋,已經辭世的前崇基學院宗哲系(編按:中大哲學系前身)勞思光教授的解說,「止」是指「歸宿」,「知止」就是對於歸宿有明確的了解。

另外一位亦已辭世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在他的《原本大學微言》中提及,「知止而後有定」便能夠做到四書《中庸》所說的「中和」境界,而南老師認為這境界是「多麼的真善美,且又很切實於人情的平凡狀況」。(《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不知學妹是從那個角度來看知止。若從字面直說,要知道何時停止,見好就收,不然就會「貪字變了貧」!真是來得合時的當頭棒喝。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楊偉添 資深企管人
欄名: 添情添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