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麗
黃雅麗

不信權威的世代

發佈時間: 2019/07/05

不信權威的世代

六月我大部分時間不在香港,回來後與朋友討論、翻看傳媒報道與分析等,想多了解這個月因反對修訂《逃犯條例》而觸發的連串社會運動。

總結而言,這些抗爭有兩大鮮明特點︰一、參與者以年輕人為主;二、參與者高度採用通訊軟件Telegram和「連登」討論區,對科技運用得心應手。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與其他學者,多次在現場作民調。他6月29日於北角堡壘街Brew Note咖啡店舉行的「文化沙龍」上,就「無大台——理解抗爭新世代」為題演講,分享部分民調結果。我以下引述蕭雲在其臉書上記錄的數字︰

6月9日(遊行)︰22歲或以下的年輕人佔26.3%;30歲或以下的年輕人佔44.5%。6月16日(遊行)︰22歲或以下佔30.8%;30歲或以下佔57.1%。6月17日(佔領政總)︰22歲或以下佔49.1%;30歲或以下佔81.4%。6月21日(包圍警總)︰22歲或以下佔63.9%;30歲或以下佔91.7%。

兩場遊行中,30歲或以下的年輕人佔一半左右;到包圍政總和警總時,他們是抗爭的中堅,佔八至九成。

年輕的抗爭者利用Telegram和連登收發信息和動員,令這些運動前所未有地「去中心化」,即沒有明顯的領導或代表,而每個人都有份參與和推進運動。李立峯稱之為「無大台」,有評論形容這是「Be water」(上善若水)。這種非常靈活的抗爭形態令參與者的投入度更高,而執法者則難以對他們「一網成擒」。

從管治者的角度看,這些憤怒的抗爭者令人很頭痛,因為他們不服從權威,難以駕馭;但從另一角度看,年輕人只要受熱情驅使,可以成為社會推陳出新的強大動力,非不得已,才上街抗爭。管治者們能好好聆聽年輕人的心聲,給他們希望與機會嗎?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黃雅麗 《創業大時代》作者、初創公關顧問
欄名: 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