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紹榮
謝紹榮

如何改善強積金制度?

發佈時間: 2019/07/10

如何改善強積金制度?

香港強積金制度實施至今約19年,一直被市民揶揄為「強迫金」。打工仔一直對強積金印象不佳,究其主因跟基金表現強差人意有莫大關係,而導致回報不濟的原因,又應與管理強積金帳戶的行政費用過高,和基金經理疑濫收基金管理費用有關。

最近積金局主席黃友嘉於網誌表示,截至去年年底,強積金整體帳戶數目達到976萬個,而每名成員的強積金平均數為18.6萬元,與10年前比較升幅達1.9倍。

香港勞動人口約398萬,但整體帳戶數目卻達976萬個,皆因在現行制度下,打工仔每轉一份工,便會多一個帳戶,變相增加了行政支出。就此,本欄建議當局不妨考慮「一人一帳戶」方案,即撤銷委託人制度,直接由積金局篩選和審批基金計劃,並由中央統一處理成員供款和管理帳戶紀錄等事宜,藉此享受規模經濟,從而降低行政成本。

至於投資回報方面,乍看10年期間資產升值近1.9倍,其引伸年均回報率應達6.5%,尚算不俗。不過,當大家一併考慮期間供款後,以每戶平均數18.6萬元來推算,便會發現實際年均回報率只不過是雞肋。

難怪「股壇長毛」David Webb在其網誌中,直指基金管理費水平偏高,並預計有1/3投資回報都變成了基金管理費。也就是說,假設總投資回報率是6%,按現時近9,000億元資產計算,管理費便是180億元,這根本就是暴利。對於如何能令基金管理費用降低,本欄亦有建議可供當局參考,惟篇幅所限,下回待續。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謝紹榮 跨國保險集團前亞洲區投資管理總監 本專欄推廣個人財務教育
欄名: 錢以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