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軌迹

發佈時間: 2019/07/29

歷史軌迹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運動,發展至今,民間儘管多元抗爭,也無法歸納出一些具體推動香港前進的方案(爭取雙普選又似乎太難);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仍未決定如何處理香港的情況,在未有中央指示下,特區政府也無法自行決定回應的方案。短期而言,雙方處於膠着狀態。

不少人擔心,香港走向崩壞。我不相信歷史主義,即我並不認為歷史會循某一必然的軌迹前進。但是閱讀歷史,知道城市、國家的盛衰,乃是無可避免的;也許,香港已過了「最好的年代」,就是我們時常懷緬的、上世紀的60至90年代。因着當時的天時、地利、人和,我們享有自由的環境,也經歷經濟的高速增長。

吊詭的是,香港於97年回歸中國,不遲也不早,所以最後定出了一國兩制。試想想,如果香港的發展早了30年,香港人可能會成功反對一國兩制;或是香港的發展遲了30年,則香港可能已經乖乖融入中國,毋須一國兩制了。

而一國兩制是超不穩定的結構。20年下來,中港矛盾愈是加劇,也不是一兩個人的意志可以拆解的矛盾,改變香港發展的軌迹。

林鄭月娥上台擔任特首時,可能想像自己會在歷史留名,把香港帶進一個光輝的台階;但諷刺的是,她肯定會在香港的歷史留名,卻是表述她把整個香港的反對聲音都動員起來。

我這樣說並不是要大家甚麼都不做,我只是說,我們只能在歷史的發展中繼續成為行動者,貢獻我們的份,就是這樣,沒有其他。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鄧偉棕 畢業於中大社會系,執業律師,佔中運動支持者。
欄名: 後佔領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