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孝忠
馮孝忠

能捨,放下,往生

發佈時間: 2019/08/02

能捨,放下,往生

在一家醫院的「惜別室」(悼念剛離世親友的地方),看到留言板最多的是「一路好走」、「毋須掛念」、「永遠懷念你」。無論有沒有任何宗教信仰,大家都希望親友離世時能安詳和無憾。從佛教徒修行的出發點,在世時慈悲喜捨,臨終時就是修行最大的考驗,能放下物質、感情甚至最不捨得的身體,就會好走一點,心或情緒如能平和點面對死亡,病患帶來的痛楚也許能減低些。

世間福報愈大,擁有愈多的感情幸福、財富、社會地位,臨終時難捨之心情愈熾熱,所以我們到了一個人生階段,雖然有早有遲,如何萬般不願意,都會感到無常,體能下降,髮膚變色。佛教徒修行慈悲智慧,就是為了利己利他,多做善業,物布施、法布施(宣揚佛法)、關懷布施,是修行「放下」、「無我」的方法。

初接觸佛學的讀者,《金剛經》和《心經》解說人生無常,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一切都只是因緣和合而生,成住敗空,循環不息,悟者會安然面對目前這一個色身的敗壞,我們要開悟當然很難,但能明白箇中一些道理,對自己必須獨自面對的一刻會有紓緩情緒的作用,希望能「好走點」,也減少親友的痛苦。在網絡上可以了解一下衍空法師、觀成法師、法忍法師等的粵語解讀。想從較具哲學性角度入門,探討佛教的生死觀和解脫法,可以嘗試學習原始佛教經典《法句經》和《阿含經》。

我是經過研讀一些佛教經典和嘗試數種修行的方法後,選擇了專修《淨土宗》的「純他力」流派,也有說是「信心念佛」。根據《佛說無量壽佛經》,阿彌陀佛發了大願,只要眾生打開心扉,完全信賴,阿彌陀佛就會接引我們到他的西方極樂世界繼續修行,他會迴向他的大願給我們,在臨終一刻來接引。當我們在生時任何一刻產生這個「信心」,託付阿彌陀佛,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會自然符合阿彌陀佛的法理,能遇到淨土法門而又產生信心,是宿世遇到佛法的因緣(佛教徒相信輪迴)。

只要信心產生,我們打開心扉,我們就毋須擔心甚麼時候往生,也不會厭離塵世,急於往生。既然臨終時佛「來迎」,自然會心定。就算是突然離世,來不及念佛,也不用怕,因為阿彌陀佛大願的迴向,在信心產生的一刻已經是成就了。重病或是年老體衰時,把身體交給醫生,生後事交給阿彌陀佛,就算我們帶着一些罪業,也乘着阿彌陀佛的大願而能往生,只是品位上的差別(淨土宗有九品蓮花往生論),決定我們在淨土修行時間的長短。不過我修行不足,屬紙上談兵,僅供分享而已。

(本欄每月首周五刊登)

撰文: 馮孝忠 太平紳士,現任恒基兆業首席財務總監,並擔任多項公職。佛教徒,專修淨土法門。
欄名: 在世佛學,如此,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