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健儀
方健儀

Fact Check

發佈時間: 2019/08/05

Fact Check

最近網絡流行兩個英文字︰Fact Check,中文直譯為「事實查核」,看似是一道免死金牌,但Fact Check也會有錯,關鍵在於資訊提供者如何介定「Fact」,讓我分享自己曾經失手的經驗。

十多年前,我與某組織高層閒聊,對方漏口風指,香港邊境禁區範圍即將縮窄XX公頃,部分地區不再需要禁區紙出入,那是一則獨家新聞。由於該高層貼近政府消息,我相信那是「Fact」,再奉行傳媒界的金科玉律,即起碼有兩個消息來源才可信,因此我多找一名消息人士,做了一個「獨家報道」。但結果,政府最終敲定的方案跟我報道的有出入。

記者面對未經證實的消息,通常會盡力Fact Check,包括消息提供者的背景,合理懷疑及推斷等。由於沒有「強力部門」正式確認這個「Fact」消息,所以經過一輪「Check」後,我當時靠一個「信」字,結果未能百分百肯定正確。自此之後,如果我「Fact Check」後都說服不了自己,我寧可不博獨家,也不要錯誤報道的風險。

部分消息未醞釀至成熟階段,要Fact Check有困難。但有很多情況,有不同渠道Fact Check,但偏偏很多人不加以核實,假都變成真。切身經驗是有人在網上找到我的簡歷,當中不乏錯誤資訊,包括串錯我的英文名字,但對方搬字過紙直接刊出。

我大惑不解,花數分鐘打個電話直接找我Fact Check困難嗎?

又,上星期打風,網絡上慣例瘋傳何時三號波,何時八號波……有人不理真假直接轉發,但其實簡單花一分鐘,直接上天文台網頁看看唯一的官方消息,便一清二楚。

可是,現在我最擔心是把「Fact Check」變成口頭襌,實際上發放消息者有無做,如何做,無人知。因此,在人人都是記者的年代,我們更要有「Critical Thinking」,教科書譯為「批判思考」,但我認為一位前輩譯作「慎思明辨」更貼切,特別是「有圖未必有真相」時,我們更要小心辨別眼前海量的資料,別把固有想法套在所有事件上,例如他很醜,但可以很溫柔。不要成為以訛傳訛的幫兇,按「分享」前大家幫忙Fact Check,便可避免把錯誤擴散。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方健儀 傳媒工作者,包括電視電台節目主持、司儀、大學兼任講師、傳媒顧問等。
欄名: 破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