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心理學︰空間篇

發佈時間: 2019/09/02

環境心理學︰空間篇

有否想過,人對工作厭倦未必是因為自己懶惰,而是與環境有關?環境心理學正好解釋這個問題。作為跨領域學科,環境心理學研究人類的行為、經驗與自然建成環境的關係。

在環境心理學中,以居住、學習或工作環境等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各種環境均對人類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以居住環境為例,惡劣的生活條件令人產生焦慮、抑鬱等症狀。至於過高的人口密度則會形成擁擠心理,人們得不到足夠的空間,故此很難維持日常的社交互動,他們同時感到私人空間被侵犯。心理學家曾就此進行實驗,發現擁擠會增加個人心理壓力,直接影響血壓、壓力荷爾蒙,甚至個人健康。而男性比女性對擁擠有更強的生理反應,因為男性一般需要較大私人空間,而且具有較低的親和傾向。

工作環境對工作表現尤其重要。學者Hawthrone曾在1920年進行一個涉及兩萬個員工、維持15年的追蹤研究,結果顯示員工對工作環境的認知,會間接影響他們的工作表現。此外,能使員工專注的工作環境,有效提升生產力。根據International Workplace Studies Program,許多新興而具創造力的公司都認為,室內環境能夠促進同事之間的溝通以及工作效率,環境設計也能反映團隊身份認同。研究認為最理想的工作環境應該能夠提供即興交流和不被打擾的環境。

各位打工仔同意嗎?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黃仲遠、李秋婷 港台節目《捉心理》,逢周日晚8時30分至9時,港台第一台播出。
欄名: 捉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