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不是朋友

發佈時間: 2019/09/04

再見不是朋友

30多歲的張女士自覺生活安定︰工作能力獲上司認可、與父母同住、單身而懂得自尋樂子。「我真的不理解自己為何會患抑鬱症,我很想知道原因。」張女士說話略急,明明內容是述說着自己的困擾,可面上一直掛着笑容,原來這是她長久以來的習慣︰「並不是有開心的感覺,只是覺得掛着笑容比較好。」

接下來的會面,她逐漸習慣收起笑臉,讓自己更能與內在接軌。治療的契機,出現在療程中段,她談及一次跟朋友的聚會,內容平常,可她敘述時一直眉頭半皺。

「你知道我們的身體比我們的嘴巴誠實,你一直皺着眉頭,這班朋友有甚麼讓你不自在的地方呢?」我柔聲地問。「是嗎?我皺着眉頭嗎?」張女士一陣尷尬的笑聲。我保持沉默,製造空間讓她沉思。

一會後她低聲地說︰「他們都是一雙一對的到來,我是沒所謂的,但他們經常批評我的單身生活方式,我覺得很不受尊重。」

自這次以後,張女士更能表達內在的感覺,發現生活的不同方面都有類似的表裏不一的情形︰「原來抑鬱症是來教我過一個更有質素的生活。」

朋友,能聚在一起是緣分,可是若價值觀漸行漸遠,當已經沒有交集,不能再豐富彼此的生命,便要認真思考是否要互相消耗下去,還是勇敢地捨棄變質的關係,讓大家有更多空間迎接更好的緣份。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楊健恩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