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實踐

發佈時間: 2019/09/06

智慧城市實踐

除了智慧車輛或智慧街燈外,我今天會再介紹幾個智慧城市的實踐。

智慧山泥傾瀉偵測系統:有內地公司研發出用光學及雷射偵測方法,監察廣闊地區山坡表面泥土的活動,誤差只有兩毫米以內,再與歷年收集到的地動數據作對比,從而預測有機會發生山泥傾瀉的機率,預早多個小時向市民發出山泥傾瀉警告。

智慧垃圾分類機械人:荷蘭的廢物回收中心有一個智慧垃圾分類機械人,是由一個攝像機及一隻末端有吸盤的三點支撑機械臂所組成。當廢物以運輸帶被送進這機器內,攝像機就會把每一件廢物的形態傳輸到電腦進行分析。經過「深度學習」的電腦程式能夠辨認出不同廢物的外形,從而發出指令,叫機械臂把不同的廢物放到不同的回收箱。比起單靠人手進行分類,這個技術除了可更有效率地回收廢物,同時也可統計不同類型廢物的回收率。政府更能從這些數據訂立適合的回收政策。

預測性維修:普遍來說,我們現在的建築物維修,通常都是在出現問題後才會處理,例如在發現外牆有滲漏時才會安排師傅進行補漏工作。但當我們的建築裏有了資訊和數據,便產生一種更聰明的維修方法:「預測性維修」(Predictive Maintenance,簡稱PdM)。它是以狀態為依據的維修模式,建築物的不同部件或位置會安裝相應的狀態探測器,收集到的數據會傳輸到電腦做中央分析及故障診斷,物業管理員就可以根據這些診斷結果,預測合適的維修時間及制定維修方案。PdM強調的是監測、診斷和維修三合一,好處是客觀地未雨綢繆,比起以往的維修方法更準確及合乎資源效益。

隨着每棟建築物也有它的建築信息模擬模型,將整個城市的建築數碼化也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這除了有助繪製3D地圖,也能令地圖能夠顯示隨着時間改變的城市地貌。只要使用雷射三維掃描技術,又稱光達或雷射雷達(Lidar),現存的歷史建築也可以被數碼化。這對建築保育的意義特別重大,因為數碼化後的歷史建築現貌得以在電腦中保存下來,當有損毀或需要維修時,保育建築師便可以參考這些資料,盡可能原汁原味地修復這些古建築。

我相信智慧城市為我們帶來不少方便,亦有助提升我們的建築環境。在物聯網、大數據、雲端技術、建築信息模擬等配合之下,可以說智慧城市的發展只被我們的想像力所局限。不知道大家又想到甚麼智慧城市方案呢?(智慧城市•三)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盧宜璋 建築是生命的舞台,在表達和塑造人的價值觀和孕育理想。
欄名: 筆講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