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菇菌說出真味

發佈時間: 2019/09/06

讓菇菌說出真味

每年初夏第一場雨水過後,雲南山區的菇菇便開始在泥土(或樹幹)探出頭來,出現曇花一現的漫山菌香奇景。就趁一年一會的時機與大家分享,改寫粵菜以菌入饌的一位傳奇料理人。

吃菌的概念在歐洲已有悠久歷史,然而對東方人來說,以菌入饌不過是近代才興起的玩意。在中土,菇菌的主要來源在雲南,在特天獨厚的山地環境下,當地的食用菌品種有多達250種,佔世界產量一半以上。雖然滇人是菇菌的民族,但山區文化實在太落後,當地人摘菌後,只懂得以辣椒、薑去爆炒,這種「土味」對嘴刁的香港人來說,實在難以接受。

話說十年前,粵菜館找不着雲南野菌的蹤影,因為處理菇菌對粵菜而言是一種考驗,生命期短,一般運來後48小時內便需要處理。此外,菇菌有一種令人難以接受的「餲味」,因此在烹調上難以用傳統廣府概念去處理。當年惟「天寶閣」的主理人陳少麒師傅(現為「麒藝館」行政總廚)向難度挑戰,親赴雲南山區了解菇菌的特性,並花時間教導山區農民護土的保育理念。經多年時間,當地人能更精確地掌握採摘與減少運輸的腐壞損耗。

「豬菌一體」

解決食材失真的根本問題後,才能把它們的真味發揮出來。陳師傅放下粵菜框架,採納歐洲及日本人處理菇菌的方式,如名貴的松茸菌就不以水洗,而是小心地以刀子削去表面的泥巴,然後以明火略烤引發出清雅的菌香。而牛肝菌炆牛肋肉,取乾牛肝菌泡水後,將帶着菌香的菇水來炆焗牛肋肉,慢火收汁後,濃濃的牛肝菌香,勾起我對意大利人處理牛肝菌料理的回憶。有次帶同法籍廚師來試主理人獨創的松露野菌釀乳豬,他難以理解廣東燒豬為何能進化到「豬菌合一」的層次。我笑說,你們吃菌歷史可追溯到古羅馬年代,我們雖是後起之秀,但五千年的飲食底蘊下,要創出新味「打大佬」亦非難事,因為香港人從來都無懼於挑戰。

麒藝館

地址︰銅鑼灣勿地臣街1號時代廣場10樓1001A號舖

電話︰2885-3390

編輯︰林燕玲

美術︰顏玉玲

撰文: Isaac Lau 資深飲食傳媒、食評人,為興趣於fb《公子糧倉》分享飲食考古故事。
欄名: ISAAC'S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