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試便知龍與鳳

發佈時間: 2019/09/20

一試便知龍與鳳

一天吃居酒屋,朋友說某店由日本人主理「牛肉炙燒薄切」,所謂beef tataki者,味道特佳,一試便知龍與鳳。我望着這位年過30的小朋友,問他怎會知道這句廣告術語?他說不知這是廣告。告之曰,50、60年前,電台有很流行的廣告,就是「一試便知龍與鳳,最靚豉油係淘化大同」。

那時珠江橋牌生抽王還未佔領香港市場,賣豉油要送碗碟招徠,而「淘化大同」在50年代已是香港第一大品牌的醬油廠,現在的淘大花園就是當年淘大醬油廠的舊址。「淘大」的英名是Amoy,本是廈門之意,可見「淘大」創辦人乃廈門人,而廈門造醬油到現在仍然有一名牌:「天成」。

現在記憶最深的「淘大」產品,不是醬油,而是50年代中開始的「綠寶」橙汁汽水。回首過去60年,可能最好飲的橙汁汽水就是50、60年代的「綠寶」了!沒有汽,但味道和諧,那半島酒店的廣告尤其經典。現在市面上又有「綠寶」橙汁,但卻是泰國製造的,味道完全不一樣,想懷舊的老人最好不要試,否則只會空留遺憾,這也是一試便知龍與鳳!

當年「淘大」豉油有一特產,名為「翕仔清」,現在人們稱為頭抽的,乃非賣品,只供送禮用,半瓶裝。我當年初出道在某大報見習,逢九月一日記者節每人在晚宴上獲贈一瓶,豉味濃郁非常,用來蘸白切雞,遠勝今天的新加坡海南雞甜豉油。當然,70年代末的雞味道也非今日可比。

極品的豉油像橄欖油,也是不宜加熱,要趁新鮮時享用。60年代中期之後,廣州的豉油幾乎獨霸了香港市場,「淘化大同」的重點,也由豉油變成製作其他食品,股權數易,已非本來面目。

當年香港有很多醬園,大的除了「淘大」,還有「左顯記」、「李錦記」等等;小規模的,最出名是「九龍醬園」。有趣的是,「九龍醬園」開在香港島,除了其金牌生抽王,逢夏天才小量生產的豉油人面(又寫作𣏴㮌)是膾炙港島女性之恩物(那時港九交通沒今天方便,並無歧視九龍女性之意)。「九龍醬園」的生抽王,現在陸羽仍用來放在席面,可謂不惜工本,看起來有點暴殄,但是我不會投訴。

說回那碟牛肉炙燒薄切,當然用的是日本和牛,入口香濃軟滑,我對朋友說,不夠肉味,不如用法國牛。吃牛肉,也是入口便知龍與鳳,我的首選是意大利,然後是北美洲的野牛,香港新鮮的山東牛牯也是很好的。(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劉致新 權威的紅酒評論家、著名品酒家及美食家、《酒經月刊》總編輯,喜歡飲食和學習古老飲食文化。
欄名: 醉飽高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