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保利大劇院

發佈時間: 2019/09/20

上海保利大劇院

安藤忠雄於上海除了小尺度的「光之空間」外,還有一座獨立的公共文化藝術建築--上海保利大劇院。它其實位於距離上海30幾公里外的嘉定新城,該區有一個生態湖區,周邊聚集了幾個主要公共建築,保利大劇院便是其中一座。大劇院總建築面積達5.6萬平方米,除有1,600座位的大劇場及400座位的多功能廳之外,還有以水景為舞台的表演空間以及屋頂劇院。

走近大劇院旁邊,才能感受到安藤對建築尺度的拿捏,及內外空間互相緊扣和銜接的巧妙之處。大劇院的建築主要以一個100米乘100米的方形空間為主體,然後植入一個直徑30米和四個直徑18米的大圓筒(intersecting tubes),以看似不規則但有知性的角度貫穿矩形主體。被圓筒貫穿的部分建築,巧妙地避開主體的劇院大空間,彼此交錯或是串通,帶出豐富多樣的幾何展現︰圓拱舞台、橢圓洞口、弧形隧道等。建築師利用矩形及圓筒的複合空間組合,構成劇院的入口大廳,同時成為半室外開放的公共場所。

順着階梯式劇場往上走,則可進入一個主要由兩根管道所重疊而成的戶外空間,也是東北立面的主要造型。從外面看起來正好是兩個大圓筒的相碰後留下橢圓洞口的橫切面,在這橢圓的舞台空間中還有一個瞭望台,清水混凝土的樓梯將室外湖景引入室內,並引領遊人不自覺地往上探索,突破一般傳統劇院封閉和內向的視覺效果,充分彰顯安藤處理複雜幾何空間張力的功架。

所有管筒空間都以木紋壓花的鋁金屬條作為天花和牆身的飾面,給人溫暖耐看的感覺,發揮了材質上的平衡性。安藤刻意地在原本的清水混凝土立面上,加上一層玻璃幕牆,讓原本厚重質感的混凝土建築有一種輕盈感覺,呈現出日間光影、晚上燈箱效果的時間紋理之美。

遊畢大劇院,腦海浮現已落成30年,那座以淡粉紅磚鋪砌外牆,並配以一扇天窗的香港文化中心。何以臨海的公共建築未能地盡其用,讓市民可以擁有一個欣賞維港景色的入口大堂?最近香港藝術館已經翻新,帶給市民耳目一新的感覺。

(上海篇之二)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陳晧忠 建築是生命的舞台,在表達和塑造人的價值觀和孕育理想。
欄名: 筆講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