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孝忠
馮孝忠

管理好自己的心,包容是慈悲和智慧

發佈時間: 2019/10/04

管理好自己的心,包容是慈悲和智慧

一個早晨,我如常走路上班,遇到很多迎面而來的面孔,有快步的也有較慢的,但我感覺他們都像若有所思,或惘然若失,皺眉的多,帶着微笑的幾乎沒有。我想,可能大家都受到香港正在發生的社會矛盾影響了情緒,又或擔心經濟下滑會波及自己的工作和財富。我自己也覺得感染了這股負面氣氛,以為所有香港人都不快樂,我可能面上也是木無表情。

但是晚上我去公園散心,看到不同群組各自活動,跳廣場舞的、練習跑步的、散步和隨便坐坐的,看來都是輕鬆、心情舒暢的,我也感到柔和的空氣,頓然察覺自己修行不佳,所以才心隨境轉;如果學佛有點成就,便應該能觀察內心,不為外在環境主導了思緒。

以下綜合了一些大德和佛經的諺語,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一些面對複雜心情的參話頭。學佛的人常說「隨順因緣」,教導我們放下我執,因緣未具足時,不要強求,隨順因緣地發展,做自己能做的事。正如釋見介師父的書名《都是因果惹的禍?》所說,如果平和的局面還未復現,我們要保持正能量在內心,因緣到的時候積極參加重建社會。《那先比丘經》說︰「我們沒有任何能力控制世界,讓它不去干擾你,但我們卻十分有能力地去控制我自己的心意,使之不馳騁於外物,不被外物奴役。」心靜就能成就人間淨土。

台灣法鼓山開山祖師聖嚴法師曾經有這樣一個課題演講︰「和平,要從我們的內心開始。當我們自己的內心是祥和的,則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也將是祥和的,即使外在的環境不平安,至少我們自己不會受到影響,或是至少我們自己不會去製造紛爭、動盪、不平和。只有當自己內心安定、和平,我們周遭的人,也會跟着一起安定、平和。我們每一個人,如果以憤怒心待人,很可能會引起對方的憤怒心回報;但當我們以友善、慈悲和仁愛的心來待人,即使對方仍在盛怒之中,或是原來有暴力傾向,也會因為我們的柔軟、慈悲受影響而起轉變,不至以憤怒的心對待我們。」

星雲大師弟子慧光法師也這樣說︰「慈悲無障礙。因為慈悲的人不會與人對立,所以沒有障礙。慈悲不是包庇。慈悲是包容接受,跟包庇不一樣。明知對方是錯的但你能接受,接受了之後還幫助他,不只是自己能承擔,而且幫助對方去改變,這個才是真正的慈悲。如果沒有慈悲就會和犯錯的人對立,不會幫助他、改變他、影響他,就會捨棄他,然後跟他起諍。所以佛說要降伏自己的煩惱,就要具足慈悲心。」

如果能明白這兩項開示的大道理且能依教奉行的話,就是有充滿慈悲和包容的智慧,在現時煩惱熾熱的氣氛之下,應該非常管用。

(本欄每月首周五刊登)

撰文: 馮孝忠 太平紳士,現任恒基兆業首席財務總監,並擔任多項公職。佛教徒,專修淨土法門。
欄名: 在世佛學,如此,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