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戀

發佈時間: 2019/10/14

師生戀

電影或小說中不時觸及師生戀的題材,其實學生的戀師心理,是戀父或戀母情意結的一種體現。父母過分溺愛,會造成孩子對父母的心理依賴,孩子在潛意識中渴望得到父母般的愛,日後不自覺地轉移到關心自己的老師身上。人在幼年時期會產生親子三角關係情結,即通過親近異性家長,獲得某種心理上的滿足,比如女兒會親近父親排斥母親。

假如這種情意結沒有在成長中逐漸化解,孩子在步入青春期後,面對兩性關係時可能產生心理異常,或會藉着戀師情結來獲得情感補償。

至於老師愛上學生的心理,則可借洛麗塔情結來解釋。《洛麗塔》為作家Vladimir Nabokov的小說,講述一位初戀對象早逝的中年男子,執着追求少女洛麗塔的故事。心理學中的洛麗塔情結,就是指男性潛在對少女的性愛心理傾向。當人的某種心理需求得不到正常滿足時,便形成潛在的補償心理傾向。戀上學生,某程度上滿足了老師對純情的渴望,而學生對老師的崇拜,則帶來一般人際交往中難以獲得的尊嚴。

時至今天,師生戀這個禁忌仍未被中外社會接受,某程度上是出於保護未成年的孩子,免受權威的欺壓下做出傷害身心靈的行為。

此外,老師與學生談戀愛很大機會造成學生間不公平對待的現象,不利於學校的整體發展。難怪這種關係一直都成為古今中外藝術創作的題材。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黃仲遠、李秋婷 港台節目《捉心理》,逢周日晚8時30分至9時,港台第一台播出。
欄名: 捉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