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何綺華博士
霍何綺華博士

矛盾的乳癌防治策略

發佈時間: 2019/10/15

矛盾的乳癌防治策略

上期指出香港乳癌治療水平其實緊貼西方,本地篩查情況卻乏善可陳。香港乳癌基金會繼去年向政府提交全民乳癌篩查建議書後,10月初也提交新一份建議書,補充國際上有關乳癌的最新研究,指出只有乳癌篩查與治療雙管齊下,方可守護婦女健康。

建議書中其中一份研究則引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旗下癌症介入及監察網絡(Cancer Intervention and Surveillance Network,CISNET)的數據,模擬美國由2000至2012年間乳癌死亡率在沒有治療、沒有篩查、或兩者皆無下有何不同。結果發現︰對比沒有治療或篩查等幾種情況,乳癌篩查配合乳癌輔助性治療可減低49%乳癌死亡率,而當中37%死亡率下降與篩查相關。

另一份報告也來自美國,由在乳癌研究方面聞名的R. Edward Hendrick醫生在2019年發表。美國早於80年代已開始乳癌篩查及發展乳癌治療,而Hendrick這次研究用上NCI由全國收集的數據,去估算自1989年起假若沒有篩查及乳癌治療發展的乳癌死亡人數。結果發現︰如非有篩查及乳癌治療進步的出現,1989年來乳癌死亡人數比現時數字可高出38萬至61萬。

香港在治療方面既然已如此先進,理應更重視篩查,雙管齊下令乳癌死亡率減到最低。建議書中用到了paradoxical(矛盾)一字去形容現時香港乳癌情況,因為香港在治療上緊跟西方,但卻一直忽略西方對乳癌篩查也同樣重視。12年來,香港最常見的乳癌確診期數一直維持II期,落後於有推行全民篩查國家如英國、加拿大的I期。要長遠改善情況,不能單靠治療一條腿走路,所以建議書重申基金會提倡的「全民篩查三步走」︰一、為高風險婦女提供篩查計劃;二、為低篩查率、乳癌期數高地區的地區提供先導篩查計劃;三、推行全民篩查。

(本欄逢周二刊登)

撰文: 霍何綺華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
欄名: 乳過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