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紹榮
謝紹榮

拆解「樓奴」迷思

發佈時間: 2019/10/30

拆解「樓奴」迷思

自政府公布放寬按揭成數的樓宇金額上限後,有不少年過三十尚未置業的人士都感到十分懊惱,這群人以往礙於沒有足夠首期,同時又不想購置偏遠地區「納米樓」,所以一直沒有「上車」。如今機會來了,但中、港經濟前景卻不明朗,怕高位接火棒,他們的心態由以往「想入市但沒首期」,變成「有首期但怕入市」。

租金支出全數落業主袋

過去數月,本欄但凡涉及樓市討論,都必定附帶一條「去」與「留」的問題給讀者思考。如果閣下選擇前者,其實毋須再在意放寬按揭成數一事,因為當務之急應該是找移民顧問洽談。不過,如果閣下經深思熟慮後,最終還是選擇留港的話,往後的篇幅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首先淺談流行語「樓奴」一詞,以往筆者跟大家一樣對「樓奴」有着迷思,因為乍聽起來非常合理,買了樓宇便彷彿做了發展商的奴隸,置業者大多孭了30年樓按,從此一生不自由。及後細想,才推斷出創造「樓奴」這詞彙的人,應該是唸文學而非鑽研經濟學。

除非閣下打算一生露宿街頭,否則樓宇一定是必需品,問題在於是租還是買?按現時利率及以30年樓按計算,每月供樓與租樓支出相若,然而樓按性質是「息隨本減」,所以部分供樓支出仍屬於供樓人士,只是存儲形式不同了。相反,租金支出肯定是全數落入業主口袋中,至死方休。由此可見,如果說置業者是「樓奴」,那麼租樓者豈不是「死囚」?由於篇幅所限,下期繼續拆解迷思。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謝紹榮 跨國保險集團前亞洲區投資管理總監 本專欄推廣個人財務教育
欄名: 錢以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