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眼矇自救良方

發佈時間: 2019/11/08

長者眼矇自救良方

常聽長者說:「年紀大機器壞,老眼昏花,睇嘢差咗都好正常。」當中不少老友記會買現成老花眼鏡,發覺戴了比未戴時看得清楚,似乎解決了問題。其實,誤將視力變差視為常態,有機會延誤診治眼疾,甚至會增加跌倒風險,影響日常生活。研究發現,有一半眼矇長者購物時看錯包裝資料或價錢,超過30%長者更曾因視力不佳而跌倒。

事實上,眼鏡度數不當會令眼睛更易疲累、乾澀,甚至頭部脹痛,閱讀或看電視等日常娛樂興致隨之大大降低。當長者發現視力下降,甚或眼睛持續不適,如乾澀、赤痛或飛蚊增加等症狀,究竟有甚麼方法可以改善或「自救」呢?

現成老花鏡弊病

73歲的陳伯年初感到眼矇加劇,連迎面而來的巴士號碼都看不清,因此來檢查眼睛。陳伯從未接受過眼睛檢查,一直以為只是老花,於是自行於日用品店購買現成老花眼鏡。經檢查後發現他除了有遠視、散光和老花外,雙眼還患有中度白內障,其中一隻眼睛患有乾性老年黃斑病變。經手術治療後,陳伯來覆診,糾正白內障手術後的剩餘度數,視力已回復標準。

陳伯憶述視力像回復年輕時一樣,猶如重見光明 ! 值得一提的是,隨便購買現成老花鏡,佩戴後雖然視力似乎較清晰,但由於人的雙眼度數大都左右不同,且多數有散光度數,可現成老花鏡的左右鏡度數是相同,且沒有散光,佩戴後短時間內閱讀大都依然清楚,但時間久了,眼睛會感到疲累,嚴重有機會延誤眼疾確診及治療時間。

新技術檢查眼睛

科技日新月異,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近年漸被廣泛應用於眼科檢查上,此技術可對生物組織如角膜、視網膜、視神經組織及黃斑部等,進行高分辨的橫切面分析。OCT掃描常用於診斷黃斑點病變、水腫、穿洞及青光眼等眼病。對疑似青光眼人士或青光眼患者來說,即使眼壓維持於「正常」水平,視神經的病變仍可能迅速發展,而定期的OCT檢查有助及早發現視神經的惡化情況。

另一方面,香港中文大學早年研發的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簡稱ARIA),藉着拍攝雙眼清晰的視網膜圖像,有效地評估腦中風及認知障礙症風險,準確度高達90%。ARIA和OCT檢查過程都是非入侵性,猶如幫眼睛拍照一樣,沒有輻射也不會對眼睛造成任何傷害或副作用。配合全面眼睛檢查,有助長者進一步了解自己的眼睛與身體健康狀況。

根據2017年政府統計處資料,預期未來10年人口老化最為急劇,65歲以上的長者將會於未來20年內增加近一倍。因此預防老年視力衰退尤其重要,即使是輕微視障都會令患者的社交和心理大受影響,降低其生活質素。建議定期每年做一次全面眼睛檢查,防患於未然。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香港䕶眼眼科視光師何柱榮(Raymond HO)

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持有眼科視光學榮譽理學士,擁有超過10年的執業資格,臨經驗豐富。他積極推廣全面眼睛檢查,喚醒市民對眼睛健康的關注,強調驗眼不只求度數,檢查眼睛內外健康眼角膜、黃斑、視網膜等同樣重要。何柱榮駐診於香港䕶眼(九龍灣)中心www.eyecare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