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接電療」 近距離殺直腸癌

發佈時間: 2019/11/08

「近接電療」 近距離殺直腸癌

治療癌症可憑施手術或電療,但老年直腸癌患者手術風險高,近年有技術可從肛門伸入儀器,對腫瘤作近距離電療,提高放射劑量及療效,有患者的腫瘤更成功消失。不過,有專科醫生表示,治療或造成直腸組織受損,亦未必所有患者都適用。

根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2017年有1,370宗直腸或肛門癌新症,當中有810人為65歲或以上人士。港大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蔣子樑表示,老年直腸癌患者手術風險大,手術且會留下永久造口,影響患者生活質素。如果不做手術,病人多接受體外放射治療,但療效短暫,腫瘤容易再度增生,而體外照射期間輻射綫或傷及正常組織,需限制劑量,最多只能達50格雷。

可提升電療劑量

近年的新技術「近接電療」起初用於婦科,2015年引入香港,醫生會將導管透過肛門放進直腸,讓輻射綫近距離照射腫瘤,由於輻射毋須穿越正常組織,可提升電療劑量至最多90格雷,提高療效。蔣子樑指出,患者會先接受體外電療縮小體內腫瘤,然後接受每周一次、每次為時約3小時的療程,只需局部麻醉、毋須住院,期間醫生會用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影像作導引,確保輻射準確。

蔣子樑憶述,以往有80多歲的婆婆確診第3期直腸癌,腫瘤約3厘米大,因腫瘤經常感有便意及大便帶血,她本身亦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衰竭,外科醫生認為手術風險太高,婆婆遂轉為接受近接電療,療程結束後腫瘤消失,之後2年多仍未有復發。

腫瘤太大不適用

不過蔣子樑表示,近接電療會導致短暫直腸發炎令便意較頻繁,此情況可用藥紓緩,多於治療後8周內消減;另有15%機會傷及直腸組織,導致輕微大便出血,但由於患者本身情況欠佳,大多予以接受。與此同時,近接電療亦非人人適用,如果腫瘤太大或位置離肛門太遠,便未必可以接受此治療方法。蔣稱現時香港有2間公立醫院有相關設備,但因療法較新及針對特定患者,每月暫只有約1至2名患者使用。

記者︰李明佑

攝影︰冼偉倫

編輯:林子豐

美術:熊偉然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