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妳的危疾保額足夠嗎?

發佈時間: 2019/11/11

妳的危疾保額足夠嗎?

早前提到,根據醫管局癌症資料中心公布的最新數字,2017年確診癌症的數字為33,075宗,比2016年增加1,607宗,按年上升5.1%,升幅創2009年之後的新高。

但微妙的是,過去10年,平均每年癌症死亡率的增長只為1.5%,如果剔除人口老化和人口增長的因素,男性癌症死亡率其實下降了2.2%,女性則微跌0.9%。

癌症佔整體賠償額8成

醫學界估計,癌症發病率不斷上升,是與現代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有關,但同一時間,醫療科技不斷進步,卻可以減低癌症的致命率。有人形容,再過一段日子,癌症可能會由過去的「絕症」,逐步演變成「慢性病」。問題是,大家有沒有足夠的預備,去迎接這個來勢洶洶的「慢性病」?

早前我翻看一些保險公司的賠償報告,發現單單是癌症,已經佔整體賠償額的7至8成,簡直是一面倒。如果再加上心臟病和中風,這3大都市殺手基本上已經佔每年危疾賠償的9成,其餘1成才是危疾覆蓋的其餘幾十種重病。

除此之外,在這些賠償報告中,我發現大部分索償額都只是2萬至3萬美元,最多也不過10萬美元。這可能是些10多年前買下的危疾保單,當時港人對於重病的意識仍未強烈,覺得不需要太大額的危疾保障。

但是,在今時今日,如果患上重病,開支肯定超過2萬至3萬美元的賠償額。

今年初,我身邊有一位朋友患上淋巴癌,由於淋巴癌不需要造手術,他只需要做化療和電療。我這位朋友總共做了6次化療和幾次電療,療程歷時半年,最貴的一次開支是首次住院。他住私家醫院的半私家房,共住了19日,出院時的帳單約42萬港元。

接下來在醫院門診再做了5次化療,每次化療開始時再住1天醫院,再加上後來的幾次電療,現在基本上已經「痊癒」,埋單計數,原來花了大約92萬港元。

他告訴我,幸好化療的效果理想,否則,如果要換藥再做化療,支出就不止這個數了。

保額最好能抵兩年人工

姊妹們,除了這92萬港元的實際醫療開支外,還未計因患病而衍生出來的「減少收入和增加額外支出」呢!由此可見,如果只得區區2萬至3萬美元的保障額,實在是無濟於事呢。

從理財策劃的角度,今時今日買危疾保險,我認為,保額最好能以兩年人工作為一個參考指標。試想想,如果萬一患上重病,我相信,最普遍的情況就是停工半年或以上,初期公司還可能會繼續發放人工,但幾個月後,最仁慈的公司也只可以停薪留職吧!

我身邊有一位姊妹是在大機構打工的,前幾年不幸患上肝癌,為了治病,最後選擇停薪留職。我這位姊妹比較幸運,病癒之後,還可以轉去一個可以只上半日班的崗位,相信這只有政府和大機構才做到。因此,我建議的標準是,危疾賠償至少能治好一個最普遍的危疾(明顯就是癌症了),又或者兩年的收入,以較高者為準。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