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恥辱」運動

發佈時間: 2019/11/22

「飛行恥辱」運動

去旅行如果不乘搭飛機,還有其他選擇嗎?在瑞典,「飛行恥辱」已成為一種新趨勢,更變成一個熱門關鍵字,意思指飛機飛行時對氣候所造成的影響,基於環保意識覺醒,愈來愈多人罷坐飛機,選擇以碳排放量更低的方式去旅行,例如火車或坐船,慢慢改變旅行模式。

航空業目前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至3%,隨着人口、貿易增加而預計不斷上升。「飛行恥辱」發源於瑞典,2017年有瑞典歌手宣布拒絕乘搭飛機,引起了公眾關注,其後有運動員及名人紛紛響應,而發起罷課呼籲關注全球氣候危機的16歲瑞典少女通貝里,亦有帶頭實踐。現時,「飛行恥辱」運動正席捲其他歐洲國家,瑞士銀行訪問了超過6,000名美國、德國、法國及英國人,當中有21%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減少了乘搭飛機,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罷坐飛機並不等於放棄去旅行,在英國研究氣候變遷的英國學者泰爾斯(Roger Tyers)分享自己由英國搭火車去上海的體驗,為了兌現不坐飛機的承諾,他共花了兩星期時間,中途轉了21程車才能抵達目的地。雖然整個行程的交通花費共2,000英鎊左右,幾乎是來回機票的三倍價錢,但他本人對火車旅程感到很滿意︰「我能看見很多乘搭飛機時無法見到的新奇事物。」

「向飛機說不」不單只是個人行動,有企業已開始關注到員工出差的環保問題,例如丹麥報章《政治報》就計劃安排記者改搭火車,停止乘搭國內航班。航空業看似是這場運動的最大受害者,但另一方面,運動亦可能有助推動航空業的綠色發展。11月初,歐盟九個成員國的金融部長共同呼籲以污染者自付為原則,引入航空稅;法國早於7月宣布,明年起由法國機場起飛的航班加徵環保稅,收入將用於投資環保建設。

此外,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承諾,於2050年前將碳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降低一半;又提倡業界使用革新技術,例如改良現有的航機設計,以減少消耗燃油,或透過引入可持續的生物燃料,以科技作為推動環保的元素;更有業界開始討論,研發電動飛機的可行性。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甄梓鈴 香港電台第一台《十萬八千里》,逢周六上午11時播出。新聞裏,有知識,60分鐘走遍世界。
欄名: 《十萬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