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認購阿里巴巴 學習招股知識

發佈時間: 2019/11/27

認購阿里巴巴 學習招股知識

萬眾期待的阿里巴巴(9988,下稱阿里)終於在昨日正式登陸香港股市了。

闊別香港12年(阿里曾分拆旗下一家子公司於2007年來港上市,其後退市),又過門不入5年之後(2014年本來已打算來港上市,但由於港交所當時未接受「同股不同權」的股東架構,所以最後放棄香港,轉去美國上市),終於排除萬難(6月份時曾想來港,但由於當時掀起反修例風波,故又再押後),昨日成功上市。

如果以招股反應,以及首日的表現來看,阿里今次在港「第二上市」是成功的。阿里的招股價最終定為176元,昨日收市報187.6元,比招股價升了6.6%。

分國際配售及公開認購

我身邊的姊妹當中,除了Lucy是阿里的粉絲,所以會「大手」認購(沒有借孖展,只是減持騰訊〔0700〕去認購阿里)之外,也有不少「淘寶」愛好者也認購了阿里,當中不少都是股壇初哥,其中包括Joanna。

她在這次認購阿里的「遊戲」中初嘗甜頭,所以,對於新股上市和投資者認購的程序很感興趣。

「其實,新股的分配比例是如何決定?以及由誰決定呢?這次阿里的分配是,認購1手(每手100股)要抽籤,但有8成機會獲配1手,而認購5手就穩獲1手,這是上市公司的決定?」Joanna感到,她只分得100股太少了,有點不公平。

「妳說得對,決定權當然在上市公司,但保薦人也可以提供意見的。但如果妳問如何決定分配比例,則很難一概而論,最主要仍然要看市場反應和上市公司的意願。但有一點我可以告訴妳,不知道妳有沒有留意,大部分熱門的公司招股,都會將發行股份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國際配售,另一部分是公開認購。」

「有呀,我正想問,今次阿里共發售5億股,但公開發售部分只有1,250萬股,佔2.5%,其餘都作國際配售,實在太少了,如果公開發售部分能夠提高,我就可以分多一些了!」

「嗯,這次公開發售部分確實減少了,因為一般都有5%的!」我告訴Joanna。

「是嗎?」

「是的,但為了照顧公眾人士,一般來說,只要公開認購部分超額100倍,就會啟動由國際配售部分多撥15%予公開發售部分。而阿里今次的做法是,如果公開發售部分超額20倍,就從國際配售部分回撥7.5%。由於最終公開認購部分超額41倍,所以,今次公開認購部分的股數最終是5,000萬股,佔總發行量10%!如果不是這樣,妳可能未能分配到呢!」

視乎反應在範圍內定價

「哦,原來是這樣,另外,我想問,這次招股好像有個上限價188元,但最終以176元定價,到底是甚麼一回事?」

「是這樣的,過去新股上市時,要一早決定一個定價,但由於上市公司或相關保薦人未必掌握到市場反應,所以,太早決定了一個招股價可能不是太理想的做法,於是,後來就改成先公布一個招股價範圍,例如170至188元。即是說,如果反應不太理想,上市公司也願意以170元的價格招股;但如果反應很好,最高也不會以超過188元定價。這種做法可以平衡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的期望。但認購時就要先以上限價來收取客戶金額,最終定價低了才會退回。」

「啊,明白了!但我又留意到,公開發售部分也再分A和B兩組的,這又是甚麼道理?」

「這是從照顧小投資者的角度考慮的,以阿里為例,A組是認購100至20,000股的,而B組則是認購30,000至最高股數的。妳要留意,這次阿里的公開發售部分最初是1,250萬多股,AB兩組各佔一半,所以,就算妳有錢,想認購所有公開發售的股份,俗稱『頂頭錘飛』,最多也是公開發售部分的一半,即是625萬股,以每股上限價188元計,成本要11.75億元呢!」

「嗯,幸好有這樣的機制,否則,小投資者也只有望着大戶發達的份兒了!」

「明白妳的想法,但妳有沒有想過,如果限制了大戶的股份分配,從另一個角度看,對小投資者也有好處的!」

「是嗎?」

(待續)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